位置:好日子网 > 民族文化 > 民族风情 > 鄂伦春族萨满祭祀

鄂伦春族萨满祭祀

概述:

鄂伦春族萨满祭祀,中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民俗,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濒危状况

萨满,被称为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他可以将人的祈求、愿望转达给神,也可以将神的意志传达给人。当萨满身着萨满服饰进行祭祀活动时,嘴里说出的语言我们不能听懂和理解,人们称这种语言为——神语。目前暂无传承人的境况让关扣妮老人和我们有些担心,不知道鄂伦春的萨满文化是否能传承下去。

萨满为别人跳神看病不要任何报酬,平时也同大家一样劳动,虽受敬重,但没有任何特权。私有制产生后,萨满为人跳神也收取一些报酬,但总的看来,他们是以自食其力为主,始终没有形成如其他民族中所有的那样的职业僧侣的宗教团体。

基本内容

每年春季,鄂伦春族举行纪念性的祭神活动和娱乐性的敬神赛神活动。选择好日期、地点,人们便按时将供品准备好。祭祀活动开始,神鼓敲过三遍,萨满由二神引路,四侍卫随从,环绕一圈步入围门。萨满头戴神冠,穿神衣,神衣上缀有贝壳、纽扣,腰间皮带上有各色飘带,前襟后背挂满大大小小的铜镜,总共约百余斤重,走动时叮叮咚咚。二神宣布仪式开始,萨满开始请神,与二神对唱《请神歌》。三遍鼓声响过,萨满进行跳大神表演。随着鼓声、歌声节奏渐快渐响萨满越跳越快,叮当声也越来越响。最后萨满疯狂起来,眼睛朝天,口中大声念诵,全身抖动,转如旋风。当达到顶点时,萨满突然大叫一声,冷不防倒在一边,这时,四周的人必须要接住倒下来的萨满,若接不住,则意味着万能之神不肯下凡,整个跳神就失败了。接住之后,萨满慢慢站起来,暗示神已在身,接着唱起《吉祥神歌》,众人合唱,祈祷神灵。歌毕,二神宣布仪式结束。这样的活动一般要进行三天,参加活动的人们心情舒畅。整个场面充满欢乐气氛。

简介

鄂伦春族也有信奉萨满教的习俗。以萨满为其代言角色的萨满教,把萨满视为人神之间的交际特使,因而特别受到人们的尊敬。鄂伦春族的萨满有氏族萨满和流浪萨满两种。男女皆可充当上述两种萨满。

驱除病魔时萨满的跳神仪式不用供品,只燃香柱,一般在晚上进行。请神人家在门前点起篝火,萨满在二神的配合下开始请神。这时需将一团撒有“阿查”(能发出香味的爬山松叶子)的火炭放在萨满面前用以引路。然后萨满便开始了全身抖动,说明“神已附体”,于是开始说唱,与二神一问一答,请神看病。如果病人病情严重,则让其躺在床上,萨满向病人身上喷水,以此治病。

历史渊源

鄂伦春族信奉原始的萨满教。萨满男的称“尼罗萨满”,女的称“阿西萨满”。萨满的来源有:一,得病后许愿当萨满,经萨满跳神病愈,即还愿成为萨满;二,老萨满死后,他的神会找另一个人附体,找到的这个人能说出老萨满的情况,就可以成为萨满。萨满有“阿娇儒”萨满与“德勒库”萨满之别,前者为氏族萨满,一个氏族只有一个,后者为流浪萨满,可以有数个。因此鄂伦春族奉前者为正神,其权威要高于后者。萨满供的神多寡不一,但总称为“斯文”。一个萨满有多少神,可以从他们的“档士”(登记各种神的用具)看出来,“档士”上刻的一个豁口就表示一位神。

“萨满”原意为“知道”、“明白”,是萨满教的执行者,也可称为“巫师”。分为“穆昆萨满”(氏族萨满)和“多尼萨满”、“通晓”(游动萨满)之意,“多尼萨满”也叫“德勒库萨满”。萨满的性别女性曾多于男性。萨满的主要职责是主持祭祀、祈祷、跳神和治病。萨满平时没有特权,但受到族人包括首领的尊敬。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