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民族文化 > 民族风情 > 广西马山壮族会鼓

广西马山壮族会鼓

马山壮族会鼓源远流长,始于宋末元初,盛行于明清两代。
在马山县白山、永洲、洲圩、周鹿、林圩、乔利、合群、白龙滩、古零、古寨等乡镇的150多个村屯,都有会鼓的风俗。敲打时,多人协作,鼓声撼动四面八方。2012年10月30日,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审组评估,正式授予马山县“中国会鼓之乡”称号。

会鼓有很多打法,有混鼓打、狂欢鼓、舞龙鼓、扁担[¡]扁担是壮族互击体鸣乐器,独特的民间乐器,源于劳动工具和日常生活。常用于壮族民间舞蹈伴奏。在全国各地区…详情>鼓、花灯鼓等,中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插曲鼓。
其最初的功能为驱鬼镇妖,外袭警报,祈求吉祥,最后逐渐演变形成壮族民间一种娱乐活动而流传至今。

经过申报,2008年11月10日,马山县壮族会鼓被列入广西自治区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会鼓时所使用的鼓一般为牛皮鼓,这种鼓是选用生长时间长,木质较坚硬,而且粗大的樟、榕、枫等原木,锯成长约1.5米的木段,挖成空心后做成鼓壳,两头盖上牛皮,用竹篾或铁丝从四周把两头牛皮拉紧后晒干而成。


马山壮族会鼓使用的套具主角是鼓,配角是锣和钹,鼓者声音洪亮、浑圆、厚重,钹和锣声则显得十分清脆。

广西是世界有名的铜鼓之乡,全世界共有馆藏传世铜鼓2400多面,其中我国馆藏1400多面,而广西的馆藏量就有近1000面。


会鼓之“会”,有会同、会演之意,一般5面鼓及以上可称为会鼓。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