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有些餐馆、小饮食店也按此法煮“七宝粥”或“八宝粥”,不过不是年初七煮,而是在夏季做早点时煮给顾客食用。“龙脉”的土地平常不能随便挖掘,深忌破坏了“龙脉”而犯“冲”。但山土终年受雨水冲刷,泥沙淤塞屋后水沟,日积月累导致排水不良,势必影响住宅安全。初七晚餐没有别的荤菜上桌,全家人就吃“七宝粥”。以这一天为“天聋地哑”日的依据何在?老辈人也说不出所以然,但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因住宅多傍山而建,正厅所依靠的后山便称为“龙脉”。
到初七晚上“拜灶”时,要摆上三荤三素的供品,敬上线香、蜡烛,燃放爆竹拜谢灶君。既要清淤整治以保平安,又不能犯忌坏了“龙脉”,于是就选取“天聋地哑”这一天来动土。
现在永隆、洞头、中村、珠兰、西江等乡镇仍有农户沿袭此习俗。所谓“七宝粥”,就是用香菇、玉米、红枣、金针菜、花红豆、龙眼干、白米混在一锅里煮,煮熟后用来拜“灶君菩萨”,俗称“拜灶”,以祈求灶君保佑新年吉祥,人畜安康。
“七宝粥”
会昌客家风俗中,自古以来就有在农历正月初七煮“七宝粥”的习俗。究其由来,却与客家人保护住宅环境有关。会昌麻州镇以南的乡村里都有这种习俗。“拜灶”之后,说明新年已过,初八就不点“灶灯”了。现在看来,不管天聋不聋,地哑不哑,搞好住宅区的水土保养,维护好住宅区安全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
“天聋地哑”日
会昌客家人风俗,农历正月二十日是“天聋地哑”日。
到农历正月二十日这天,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填整山土,疏通沟渠,栽树种竹,以保护“龙脉”形态完整。
为何选在年初七晚餐吃“七宝粥”呢?当地习俗,从年初一晚上开始,用瓷灯盏装上菜油或茶油,用七根灯草点灯,放在灶君神面前,名曰“点灶灯”,要日夜不息,连续点七天。
江西会昌客家“七宝粥”和“天聋地哑”日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