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民族文化 > 民间传说 > 民间传说:空欢喜的来历

民间传说:空欢喜的来历

这时,敌人才知上了大当,原想一举歼灭红军,不想落到一场“空欢喜”。红军另辟路径,吊下悬崖,安全转移他乡。

后来,有人编制了一个顺口溜:刘理章,追红军,追到山顶上,汗水湿满身,红军机智早撤退,落得一场空欢喜。
后来,红军奉命向丰都方向转移,敌人探得这个消息,组织民团2000多人,于同年古历六月初十日,由国民党涪陵县二十一区即桐梓区长刘理章率部埋伏轿顶山脚下,守住路口,专等红军下山,企图一举消灭红军。轿顶山,虽然地势险要,只有一条小路可通山顶,但敌我力量悬殊,硬战十分不利。
到了半山,也未见红军一兵一卒,一枪一炮,自知中计,即刻指挥敌众朝山鸣枪,边打边攻。从此以后,轿顶山就改名为“空欢喜”了。

刘理章所带的民团在山脚下看到山上红旗招展,人多势大,恐怕吃亏,死死埋伏,不敢暴露。


1930年,古历五月,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省第二路红军从丰都县来到垢坪坝建立革命根据地,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农民协会,成立“垢坪坝苏维埃政府”。
敌人埋伏了半天,不见红军动静,刘理章才带着队伍小心上山。于是,红军作出对策,吓唬敌人,寻机转移。结果打了一阵,快到山顶了,还是不见红军踪影,只见一排中弹不倒的草人。干部、战士一齐动手,搬枝、割草、扎成草人,穿衣戴帽,布满全山,又遍插红旗,佯装硬攻的姿态。
“空欢喜”为武隆县山名,原名轿顶山,在武隆县垢坪乡与丰都县交界处,说到轿顶山的改名,有这样一段故事。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