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艺术 > 历史悠久的铜陵牛歌

历史悠久的铜陵牛歌

这就是说,放牛娃们与“牛歌”是早出晚归、嬉憩劳作、融为一体的。
“铜陵牛歌”是流行传唱于安徽沿江江南的民间童歌,始于何时,现已无法确切认定,但是从历史上看,沿江江南是以农耕为主的。

比如深受“铜陵牛歌”影响的三姐与秀才对歌的唱腔,几十年演唱至今。

农村放牛娃每天早上起身到山野湖滩去放牛,用歌声邀约同伴,结队前往。
古典诗词中,关于牧童牧歌的记述很多。“牛歌”既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情感的充分表述。

“铜陵牛歌”与安徽的徽剧[¡]徽剧,原名“徽调”、“二黄调”,1949年后定名徽剧。徽剧为中国安徽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一种重要的…详情>黄梅戏[¡]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湖北省黄梅县、安徽省安庆市于2006年共同获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详情>等地方戏曲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黄梅戏《刘三姐》就曾将“铜陵牛歌”吸收改编为戏里的主要唱段。
牛到牧场以后,牛儿吃草只要不走失就行了。所以此时他们多互相对歌嬉戏,至傍晚就又以歌相约,同道回家。反过来,徽剧的《小放牛》、黄梅戏的《打猪草》等戏里的孩童形象,“铜陵牛歌”于舞台演出时,也有大量吸收。有耕就有牛,有牛就有牧,有牧就有牧童,有牧童就应该有牧歌。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牛歌”的历史是很漫长的。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