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艺术 > 山西祁县的剪纸艺术

山西祁县的剪纸艺术

相传周成王小时候,有一天他和弟弟叔虞玩耍时,把一片梧桐叶剪成玉圭的形状,对叔虞说:“我就用这个来分封你吧。

在唐、宋时期,剪纸已作为一种吉祥喜庆的饰物在民间广为流传。


《史记·晋世家》中记载有“剪桐封弟”的典故。
公元前2世纪,古人发明了纸,于是开始有剪纸出现。当时正是晋商繁盛时期,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民间工艺的发展。”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给了叔虞。据考证,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年)修建的汉司徒王允祠堂,隔扇、壁饰就出现了金薄片、陶片、木片镂空雕刻的类似剪纸的图案。无论是岁时节令、居住、服饰,还是诞生、成年、婚葬、寿筵,到处都能看到五彩缤纷的剪纸,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乡土气息。至唐武德三年(620年),民间巧手将雕刻技艺的镂空雕发展演变为剪纸,逐步流传开来。

剪纸的发展

祁县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
”几天后,周公请求成王选择吉日封叔虞为诸侯,成王说:“我和他开玩笑呢。

祁县剪纸像开放在山野间的小花一样默默地植根于广大农村,“芝兰生于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其实剪纸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周朝。”周公道:“天子无戏言,天子说出的话,史官要如实记载它,乐工要唱诵它,士大夫要传扬它。

叔虞日后被称为唐叔虞。
新中国成立后,剪纸作为一门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作为一种装饰品、吉祥物,以其特有的魅力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由于有这样一段富有吉祥意义的典故,剪纸从一开始便作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逐渐流传开来。祁县民间剪纸不仅品种繁多、内容丰富,而且构思巧妙、寓意深刻,人物花草、民情风俗、鸟兽鱼虫,无其不有。
祁县地处山西腹地的晋中盆地,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有着文化艺术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素有“剪纸之乡”的美称。
清朝中期以后,祁县剪纸作为民间装饰的工艺品之一才真正繁荣起来。
出处/作者:段艺专(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