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人认为,大青树是一个村庄兴旺的象征,因此又把它称为“风水树”。
喜州镇以四方街为中心,青石铺陈的道路两旁都是两层木结构的白族民居和作坊商号,民居建筑代表了大理喜州白族民居风格,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闭式庭院为典型格局,不少名家大宅由几个院落组成,成为白族民居民俗的展馆。劳动间歇时,村民常在树荫下休息。每到秋天到来,大青树上栖息着雪白的鹭鸶,成为喜州天人合一的生态景观。周而复始,交替繁荣。照壁与正房和两侧楼房构成三房一照壁的格局。
白族民居:“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白族民间建筑。山墙屋角习用水墨图案装饰,典雅大方。一来到喜州,首先看得到是两棵繁叶如盖的大青树,这是在我国北方很难的一见的一种乔木,俗名叫“万年青”,学名是“高山榕树”。
喜州的这两棵树,年代古老。
大理喜州、海东一带有的民居建筑还有泥塑,造塑多为龙凤、古瓶、花卉。墙面石灰粉刷,白墙青瓦,尤耀人眼目。照壁即瓦顶飞檐的粉墙,是建筑中艺术装点最集中的地方,多用凸花青砖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各组中心再作粉画,或镶嵌自然山水图案的大理石。这种树常与戏台一起组成村民的集体活动中心。此外,更高级的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套院建筑,其木雕[¡]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详情>、石刻、粉画就更为集中突出。
大理喜州古称“大厘城”,在南诏国时期,因其富饶和气候宜人成为王侯的避暑休闲之地,也是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指唐代以来,为顺应当地人民需求,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内容,以马帮…详情>上一个重要的中转站,来往的马帮都要在这里停留。墙脚、门头、窗头、飞檐等部位用刻有几何线条和麻点花纹的石块(条),墙壁常用天然鹅卵石砌筑。木雕艺术也广泛用于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走廊栏杆等,尤以格子门木雕最为显眼。照壁脚下常砌花坛,花香四溢,怡静幽雅。白族传统节日“绕三灵“时,长蛇般的队伍要绕它狂欢,就是村上的人过世了,送葬的人群也要朝它绕走一周,并把纸幡插在树下焚烧,寄托着逝者对村庄故土的依恋。多为二层楼房,三开间,筒板瓦盖顶,前伸重檐,呈前出廊格局。传说这两棵树一雌一雄,一棵萌发而另一棵落叶,一棵结果而另一棵永不结果。普及于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等白族聚居区。有的在两边塑鱼,以示稳固。
大理喜州村口的“风水树”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