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大王爷”巡游到达村民家门前时,村民就会燃放一串鞭炮迎接,祈求“大王爷”能保佑村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巡游队伍的离开并不代表会节结束。
几名壮汉用一个木制小轿,抬着“大王爷”的塑像在村里巡游。
据介绍,这个特别的会节习俗已经至少有600年历史。
为了能更好地传承这个传统风俗,万卢村还准备将“大王爷出宫”活动申报为惠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卢氏人家落户后,为了祈祷平安,就建立了一座土地神庙。清朝康熙年间,卢氏族人再次扩建“白庙仔”,为两进式,供奉的“大王爷”被远近村民视为保护神,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村民要请“大王爷”出宫巡游,“视察”村民生活,保护村民平安。10时许,万卢村数百村民将守护卢家人的神灵“大王宫”请出,随后牌匾彩旗开道,麒麟蒲扇狂舞,村道两侧更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让东江畔这个平静的村庄沸腾了起来。卢氏族人称为“白庙仔”,这座建在东江边的小庙,寄托着卢氏族人祈求平安、丰收的期望。卢氏人家原来住在福建,明代洪武时期迁徙到这里。据当地村民说,万卢村的“大王爷”,属于当地的土地公。家中气氛越热闹,代表着来年家里的日子过得越红火,所以架势往往比过年还热闹,万卢村所谓“会节大过年”的说法的来历。
据了解,万卢村的卢氏族人是在600多年前,从韶关珠玑巷迁徙到这里的。
游行队伍根据为首的长者所持的牌匾上标注的路线在村内游走,让“大王宫”从村里所有的卢姓家门前巡视而过,为其家人祈福。
正月十二是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水口街道万卢村一年一度的会节。村里家家户户都赶来这里上香拜诘,拜祭台绵延百余米。随着数十挂万响鞭炮燃起,巡游在万卢村的祠堂前进入了高潮。这一天,村民举行会节,邀请亲朋好友来做客,准备丰盛的菜肴宴请亲戚朋友。在这一天,村子里每家每户更要大摆宴席招待亲友。
当时的“白庙仔”不大,后来随着卢氏有族人中举,在广西做官后,才重新修建,并在庙中供奉“大王爷”。
万卢村大王宫巡游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