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艺术 > 徽州文化:徽派篆刻

徽州文化:徽派篆刻

巴慰祖少好刻印,师承秦汉,著有《四香堂摹印》2册。

明代,徽州篆刻家较多,著名的有苏宣、程源、程朴、汪关等人。
……黄山和穆倩(程邃)以诗文、书画奔走天下,偶然作印,乃力变文、何旧习,世翕然称之。邑人程邃起而矫之,乃参酌古文籀体,力变大、何旧体,自成一家面目。

本县博物馆藏有巴慰祖自刻的“莲舫”铜印一枚,庄严典重,温厚静穆,上密下疏,平稳自然。
其中尤以篆刻成就最高,以薄刃冲刀重现秦汉玺印面目,独具峻峭古丽风采,被列为晚清印坛四大家。清朝晚期,黄士陵以其深厚的金石学修养,摒弃几百年来印家以切刀法摹仿烂铜印,追求古拙残破美的传统习惯,自立新意,自成风格,从篆刻艺术界脱颖而出,创立了“黟山派”,影响了后来的易大厂、乔大壮、王福庵、李尹桑,乃至齐白石等一大批书画印名家,使徽派篆刻走向了第三个高潮期。

黄士陵创立的徽派篆刻——“黟山派”,在浙、皖派外另辟蹊径,对篆刻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影响了众多名家。
歙县博物馆藏有程邃“江东布衣”朱文印一枚,布局匀称,笔势圆转遒劲,古秀苍逸,韵味深厚。乾隆以后,著名歙派篆刻家叶熙锟、许钺、程奂轮、李有兆、吴山、巴树谷、程德椿、谢黄山、曹应钟等人。

黄士陵一生治印万余方、留有书画千余幅,是晚清与吴昌硕同时代的书、画、篆刻大师。

徽派篆刻兴起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以休宁何震等篆刻名家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徽州印人群体,人称“徽派”,促成徽州篆刻的第一个高潮期。
本县博物馆藏有他的书画册一本,所钤印记,大多自制。黄易在《印款》中对程邃评价甚高。黄宾虹刻有“黄质宾虹”,有边白文印,“风格逼似巴慰祖”,对歙派篆刻有创创新,编有《宾虹草堂藏印》,叶为铭善刻石碑,光绪三十年(1904)与丁辅之、王福庵、吴潜泉等在西湖孤山,创设“西冷印社”,为从事印者研究及保存古金石之所,影响及于海外,并著有《歙县金石志》、《列仙印玩》和《广印人传》等。到明末清实,印学界泥守文(彭)、何(震),陈陈相因,久无生气。后人把他们三人与程邃合称“歙中四子”,故名“歙派”。后人赞他的印章“巧工引手,冥合自然,览之者终日不能穷其趣。周亮工在《印人传》中说:“印章一道,初尚文、何,数见不鲜,为世厌弃。”他的篆刻作品章法严谨,笔意奇古,丰满厚实,形成了苍浑雄劲、恣肆豪放的风格,在我国篆刻史上起了上承前人、下启来者的作用,成为清代篆刻宗师。印学界将他们与何震一起称为“徽派”或“皖派”。”汪肇隆、胡长庚两人治印均端严浑穆,卓然名家。在刀法上,执刀极竖,无异笔正,每作一画,既轻行取势,一气呵成,干脆利落,又运刀猛辣刚健、洗练沉厚,气韵和线条的美感都非常强烈。清代康乾时期,歙县程邃等“歙四子”出现,变革创新,自成一体,形成徽派篆刻第二个高潮期。章法配字讲究疏密、穿插,彷佛有意,又若无意,密字清疏,意趣横溢。近代精于篆刻家还有黄宾虹、叶为铭、巴淑海等。继程邃而起者有汪肇隆、巴慰祖、胡长庚等人。

黄士陵篆刻艺术特色鲜明,他的刻印的特点是:平正中见流动,挺劲中寓秀雅,既无板滞之嫌,也无妄怪之失。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