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
一生画竹、写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
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郑板桥故居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人。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至汪头,至郑板桥已是第十四代。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xiè音:“谢”),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乳母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诗词不屑作熟语。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工诗、词,善书、画。间亦以画法行之。
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
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扬州八怪[¡]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详情>”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郑板桥画竹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