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福州市嵩口古镇“三出宴”

福州市嵩口古镇“三出宴”



“转鸡头”可谓是嵩口“三出宴”酒文化中最精彩的一章,蕴含着古镇的亲情秩序、诗词精神、淳谦乡风,有浓厚的礼仪感。
座上众人依样画葫芦,饮酒赋诗转鸡头,直到鸡头转过全桌宾客,又转回到首客面前。依次又是四道菜,觥筹交错间,大家酒酣耳熟,宴席也行进到了高潮。

来到嵩口,若有机会尝尝“三出宴”,一定会让你惊叹一句“出味、出汗、出真情”。


“三出宴”分三个阶段。
1949年8月2日,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即由此挥师东进,解放县城,挺进福州。依然是四道佳肴,既有传统菜肴也有龙虾等海鲜,推杯换盏,妙语连珠,一场盛宴也渐入佳境。如果你认为宴席到此就结束,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只是宴席间的“中场休息”。第二出之后,休息片刻,再进入宴会的第三出。食材都是来自当地的清溪绿野,大樟溪的河鲜、戴云山的山珍等不一而足。此时,夜幕降临,星光点点,映照着庭院里的热闹与喧哗,笼罩着这里的亲情与诗意,让人忘却了时间,忘却了烦忧。此时,每桌都端上来一只酒糟全鸡,雄冠鸡头高高昂起,对着首客,该桌的陪客要赋敬客诗,首客连忙拱手谦让,满饮一杯,并和诗回应,将鸡头转向第二位贵宾。元代至正年间设漈门司,明万历年间移至嵩口,称“嵩口司”。晌午时分,宾客到齐,各自落座,盛宴正式开席。临近午时,亲朋好友从四面八方而来,厅堂里早已摆好八仙桌,备好瓜果香烟,大家济济一堂,互致问候,其乐融融。嵩口,古称嵩阳,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古越先人活动,南宋时因大樟溪水运发达渐渐形成一个繁荣的小集市,元代置镇后,这里逐渐成为人口密集、商埠兴隆的永泰西南重镇。东面的鲤鱼上天(山名),海拔1533米,东南面的乌石山海拔887米,西面的白岩尖海拔1608米,南面的东湖尖海拔1681米,为嵩口镇也是永泰县的最高峰。

头出四盘菜肴吃完,宾客退席,到一旁饮茶散步聊家常,自有人来收拾桌上碗筷。


嵩口镇境内山峦起伏,峰谷相间,地势险峻。
片刻之后,宾客们再次入席,宴会第二出开始。头出是当地脍炙人口的“燕片三鲜鸡”四盘佳肴,其中“燕”是蛋燕即太平面,寓意主客平安、如意、吉祥;“片”是油炒四季时令笋片,寓意节节高、月月茂、岁岁长;“三鲜”是指古镇特有的纯肉丸子,鲜肉、鲜味、鲜新,取意来客鲜新、尊贵;“鸡”是头出菜肴中的压轴菜,即当地大名鼎鼎的“转鸡头”。嵩口自古即被称之为永泰的南大门。因地理位置优越,嵩口古镇自古就是闽中重要商埠、水陆交通枢纽,是目前福州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如果说天下真有不散的宴席,嵩口古镇“三出宴”绝对算得上其中的一种。
第二位贵宾也不敢伸筷,边饮酒边吟诗,把鸡头转向第三位贵客。


嵩口人办“三出宴”,一般都摆在主人的家中。

嵩口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西南部嵩口镇。
首客此时再饮一杯,扶起筷子给鸡头翻个身,直到这个时候,全桌宾客方可尽情享受鸡块。
出处/作者:高建进 方昭(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