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艺术 > 吴川童谣

吴川童谣

康(养)牛孩子抵肚饥,攞柴孩子得尼尼(点点)。如“六月六,得块肥猪肉,苍蝇扛过九间屋”,节日里细小的肥猪肉,衬托了生活的悲苦;“跟哥尾,吃哥屁,问哥攞钱做十四,比哥鞋底打到死”,问哥哥要钱过节,竟被打,手足之情,到了这地步,令人心寒。

现在,新人新郎坐轿车我们见得多了,古代的人结婚是怎样的呢?那时的道路高低不平,古人结婚喜欢坐轿,这样舒服得多。
你看,养牛孩子的遭遇多么悲惨。“震嗻(蝉)喊,能离(蜻蜓)飞。”当时经济尚不发达,人们的日用品靠个别后生挑着穿街走巷来供应。六月米,煮粥稀。
童谣通俗易懂,能反映出孩子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新人新姑爷,坐轿冇坐车,坐车头骨晕,坐轿好精神。

这样的童谣还有不少。


那时候,女孩子生活悲苦,男孩子也好不到哪里,吃不饱是常事。
有一首这样的童谣,看来是说出嫁女的:“筛谷筛米筛花心,簸谷簸米簸烟尘,可惜我娘养我大,伸手出来服侍人。你看,这位要出嫁的姑娘,要买红头绳,要买胭脂,要买红绿布料啦。”大姐出嫁后,喂猪煮饭收拾碗箸这些杂活累活通通落在二姐身上,就算三头六臂也干不完,怎么不悲伤落泪呢?多可怜呀!这种情况,是现在的孩子感受不到的。
从对答中,可以看出她积极筹备嫁妆、盼望出嫁的喜悦心情。

过去,女孩子的家务劳动是很繁重的。
不但饿着肚子养牛,稍不注意,牛吃了别人的禾,除了遭别人骂,赔损失,还要等待家长更严厉的惩罚。

“亚哥哥,担杂货,问亚姊买乜个。
”它说出了女孩子筛米簸米的劳累,表达了对旧社会女子悲惨命运的不满和控诉。赶牛上山牛吃草,赶牛下垌牛吃禾。下面的几首旧时吴川童谣,情真意切,耐人寻味。”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旧社会,农活是很辛苦的。
买头绳,扎头巾;买胭脂,咬嘴唇;买红布,针红裙;买绿布,做新人。听听童谣的诉说吧!“大姐嫁,二姐忧,个台碗箸冇人收,喂得猪来饭又烂,眼泪抛洒落灶头。”这是一首说捡柴和养牛孩子的童谣。大爹大爹勿咒我,抹干眼泪就赔禾。
出处/作者:刘康华(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