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的地主,常常采用“大斗进,小斗出”的伎俩坑害贫苦农民。上口小、下口大、中间凸,上口直径21厘米,下口30厘米,高30厘米,由三道铁环箍扎,口边裹着铁皮,上下两端各有4条纵向竖锔,以加强墙板与底板联结,防斛底松动脱落。
随着秤的出现,斗与升这种计量单位从法律制度上被废除,失去了它计量功能,只用来盛放物品,木质材料也逐步被竹篾、藤条、柳条等所代替等。
升,又叫升子,呈正台形,木制,上口大,下口小,四个侧面就是四个标准的梯形,是选用质地坚硬的木料合角斗隼做成的。
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才开始用铁制、木制的斛、升计量粮食,一直到晚清民国都在农业生产和交易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左右两侧中间偏上一点,还对称地钉上了四个清代乾隆通宝铜钱,各系上一个铁环,以便于双手端捧操作计量。它上口15厘米,下口12.5厘米,高10厘米,可容米1公斤。
斗,呈圆鼓状。
俗话说,升不离斗,秤不离砣,筛子不离筐和箩。因为简便,人们在钱粮交易中多用容量量器。
升和斗,既是计量粮食的量器,也是容量单位。通常1升米等于1公斤,10升为一斗,一斗即是10公斤。
被忘记的传统农耕老物件:斗与升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