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艺术 > 贵州息烽傩戏

贵州息烽傩戏



息烽傩戏[¡]傩戏,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详情>是戏剧的活化石,具有宗教、民俗、戏剧、文学、历史多方面研究价值,由于受现代文化的冲击,从事傩戏演出经济收入不高,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息烽傩戏面临失传的危险。


息烽傩戏现有坛班80个,其中庆坛坛班比较多,每个乡镇都有,每个坛班演出大都各不相同,分上坛、下坛、兜兜坛、子孙坛、野猪坛、五显坛等。
今后将继续收集傩戏文物和手抄本,建立数据库,使古老的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保护。坛班师承不同,演出内容大都各不相同,总体上以武猖、二郎等神仙为祭祀对象,其中,庆坛通过请神请水、立楼、发牒、祀灶、领牲、折坛、回熟、梅山、接仙、合神、九洲、迁坛、坐洲、安神、送圣、盖财;下坛的程序是请水、立楼、发牒、、祀灶、领牲、折坛、回熟、画梁、九洲、迁坛、造枪、坐洲、交枪、送圣、盖财;过关和打保福通过发牒、祀灶、接冤、领牲、祭五猖、关茅、了愿、交钱、叫魂、禳星、解冤、送圣、度关、回圣等法事进行演出。
息烽傩戏化内涵丰富:

一是唱腔多变。
它包括庆坛、过关、打保福等。吹、打、跳、唱齐全并辅之以诙谐,老少喜爱。
息烽傩戏是传承在息烽县的一种古老的传统戏剧。
2009年以来,息烽文化部门收集傩戏100万字,全坛拍摄录像,建立数据库。主要用于祛病、祝寿、迎娶、祈福、还愿;

二是曲目多。
大都由汉族演出,除在个别仪式中戴面具外,一般不戴面具。

傩戏在明代就在息烽这块土地上传承,它独具特色。
息烽傩坛除从江西传承来的外,部分从四川、云南、毕节、金沙、遵义、开阳、修文传来;

四是现在还经常演出。
有过关有发牒、祀灶、接冤、领牲、祭五猖、关茅、了愿、交钱、叫魂、禳星、解冤、送圣、度关、回圣等法事;

三是流派多。
主要通过武坛演出形式,为人了愿,达到请仙敬主、驱邪纳福的目的。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