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艺术 > 湖南桃江三棒鼓

湖南桃江三棒鼓


鼓棒上下翻飞,落鼓合拍成音。所敲击的鼓不大,四寸来高,鼓面直径七寸左右,用三足支架将鼓架起,与京韵大鼓[¡]京韵大鼓,中国曲艺曲种之一。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详情>所用的支架单鼓相同,表演者可一人两人,或三五人合打,但一般常以二人为主,一人打锣,一人抛耍三棒鼓[¡]是传统曲艺曲种之一。三棒鼓是广泛流传于重庆酉阳、湖南湘西龙山县永顺县以及张家界和湖北沔阳、天门一带和…详情>,再伴以其中一人为主唱词,相互之间需配合默契。固定的唱词有《福禄寿喜》、《招财进宝》、《金玉满堂》等,如《福禄寿喜》词,就蛮有味的:

锣鼓一响紫云开,福禄寿喜送进来。福字写来衣领旁,状元榜眼探花郎。

所谓三棒鼓,又名三槌鼓,源于唐代的三杖鼓,以抛耍三根特制的鼓棒击鼓伴唱而得名。三根鼓棒,每根长约七寸,凿三五个不同侧面的小方孔于棒上,嵌入铜钱,三根鼓棒抛耍起来,铜钱相互碰击沙沙作响。
寿字送来比南山,犹如南极坐天关。南公高寿千百岁,长年不老在深山。其唱词通俗,词句简短,多排比、顶真、押韵句,朗朗上口,诗一般优美。常以恭维、祝福内容为主,有时也夹带一些俏皮话,逗人发笑。更精彩的是耍棒,三棒轮流抛到空中,艺人能反手从背后接棒,能张腿出手从胯下接棒,高超的演技赢来一阵阵热烈的喝彩。

三棒鼓的唱词分节,每节四句,每一节的基本字数为二十二字,句式为“五五七五”式。


同时,也因人而异,设计了针对不同对象赞唱个人的即兴唱词。如一个儿孙满堂的嗲嗲,就会唱:

咯位嗲嗲听得清,您本是个享福人。
福禄寿喜送到此,贤东发福从今起。福禄寿喜送进来,贤东名利一齐来。喜字送来喜气盈,喜气盈盈满门庭。春满人间生贵子,子孝孙贤享太平。艺人的演唱,幽默风趣,滑稽搞笑,令人捧腹。

打三棒鼓的技艺有二三十种,如“金线吊葫芦”、“姑娘纺棉纱”、“白蛇吐飞箭”、“麻雀钻竹林”、“砍四门”等等。
一字下边一张口,荣华富贵享到老。口字下边一坵田,贤东富贵万万年。二人配合十分默契和谐。演到高潮处,搭档二人一人舞棒,一人舞刀,丢丢接接,三棒、三刀在空中上下飞舞,两刀留在空中,另一刀从两刀中间的空隙处拦腰砍过。那钢刀在手中飞耍,银光闪闪,左右穿梭,随着紧锣密鼓,耍刀人突然间把刀抛得极高,来一个腾空飞跃,转身外摆,再接连接刀上抛,令人眼花缭乱。

桃江人打三棒鼓,多为二人合作表演,一人手腿口并用,一手丢棒接棒边移步,一手持棒击鼓,口中应节而歌;另一人则敲打铜锣,插花伴唱。
吸一口来飘上天,玉帝与您作同年。

……

最后,才抛出赞唱的目的,唱《打秋风》、《讨包封》之类,然后用《扬美名》、《再回情》等等收场。
无忧无虑哈哈笑,抱着孙子享天伦。

还有夸张的:

牛角荷包口向天,里面装的享福烟。
演唱时,艺人常根据需要,将第四句前面两字重复唱一遍,并在句中、句末的适当位置加入衬词,唱打有机配合,唱腔节奏感强,爽耳动听。唱完一节,便用击鼓打节拍的方式过门到下一节,过门的调子为“三一五三一”。禄字送来禄位高,禄位高升坐当朝。加官进爵年年有,脱掉蓝袍换紫袍。

《桃江县志》:“三棒鼓尤以马迹塘、鲊埠、栗山河、三堂街一带盛行。”凡打三棒鼓的,一般还配有三把银光闪闪的柳叶刀和三把钢叉,遇到主人家高兴,在玩过三棒鼓之后,就继续由一人敲击锣和鼓,另一人玩刀、叉。
例如:“昔日有张公(咚咚锵),同堂家不分(咚咚锵)。张公宽怀得真金(咚咚锵),史上(来),史上(欸)有他名(咚咚锵,锵,咚咚锵咚锵,咚咚锵,锵)。
出处/作者:詹望梅 胡统安 汪正初(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