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乡民间饮食习俗
饭食,以干饭为主,穷苦人家亦有搭吃一餐稀饭的。
上世纪70年代前,乌龟、脚鱼、狗肉极少食用。
平时用餐,不管人多人少,围坐一桌。本世纪80年代,城镇多用园桌摆宴,10人一桌,客人不分上席下席,随意就坐。80年代则成为佳肴。
佐料,以辣椒、葱、蒜、姜为主。上世纪70年代后,渐添用酱油、味精调味。俗谓“三月三,蛇出山”,用地米菜煮蛋吃,或者煎粑粑吃,以“塌蛇埯”;吃粽子以吊屈原;粑粑团团圆圆,以贺家人团聚过新年。
常德安乡人以大米为主食,平常一日三餐,农闲季节,农村居民多吃两餐。但宴请宾客时,以前是8人一桌(现在是10人一桌),餐桌的的摆置、客人的就坐、出菜的顺序极为讲究。
安乡人主食素菜,辅食荤菜。
时令饮食,有三月初三吃地米菜煮鸡蛋,五月初五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春节打粑粑。
用餐时间,一般早餐八九点,中餐午后一二点,晚餐煞黑吃。
宴请宾客,极为铺排,以荤菜为主,极少素菜,少则8碗、10碗,多则12碗、18碗丰满,最忌客人将菜吃完。一般来说,餐桌不对大门,尊客坐上座,头道菜为杂烩,六道菜不出鱼,末道菜为汤。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