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安徽休宁特色民俗 打糍粑

安徽休宁特色民俗 打糍粑

随着时代的发展,石臼早已被淘汰,但在一些乡村,这些石臼依旧被完好保存着,成为许多人怀旧的对象。

糍粑又称麻糍粿,是将蒸熟的糯米放在特制的石槽里用木质的锤子捣烂之后,在外面裹上碾碎的芝麻、白砂糖等做成的一种特色食品。


据了解,糍粑,流口山区统称为“麻粿”。
糍粑的原材料是糯米,必须提前一天用水浸泡。


制作现场,中老年壮汉聚拢在脚踏碓旁,轮番上阵,用刚修复的脚踏碓捣碎糯米饭,再将柔软细腻的糯米团捧到祠堂门口的竹匾里,妇女们则围着糯米团,把它掰成一个个拳头大的糍粑团,并随手碾压成麻粿,有说有笑,不亦乐乎。


每年立冬,休宁县流口山区(流口镇、汪村镇和鹤城乡)的一些村庄,村民们都会亲自动手制作糍粑,祈盼来年生活更加美好。

休宁位于安徽最南部,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宝地。


石臼是打糍粑需要用到的工具。
如今,村民们将打糍粑与乡村旅游相结合,让游客参与进来,既让游客体味了传统民俗的魅力,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每逢重要的农历节日,当地农民都要打糍粑。
自古以来,每逢重要的农历节日,家家户户都要打糍粑(麻粿)、做豆腐、祭先祖,并沿袭至今。第二天捞出沥干水分,倒入饭甑内用大火蒸熟。全村人聚在一起打,互帮互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片欢声笑语。

打糍粑、捏糍粑需要多人配合。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