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艺术 > 河北临城云通寺

河北临城云通寺

一度僧徒众多,香火兴盛。


云通寺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山门和天王殿为一体。
当月29日(农历2007年9月19日),在驻寺方丈净慧大和尚的主持下,举行了隆重的云通寺落成典礼暨佛像开光仪式。寺院坐北朝南,为传统的汉传佛教寺院布局,以中轴线上的建筑为主体,两侧建筑均衡对称布置,寺院殿堂矗立在半山高台上,从山下沿石桥穿过荷花塘、放生池,拾级而上,步十米之遥,庄重阔朗的山门,便突现在眼前。穿过天王殿就来到主殿院落,东钟楼、西鼓楼对称而建。踏进山门便是天王殿。

云通寺原名同果寺,据《临城县志〉记载,肇建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
大雄宝殿后院两座法堂分建两侧,北面院墙紧靠一座突兀而起的山包,曲径蜿蜒,林木繁茂,使整个寺院形成倚山临水、建筑对称的传统格局。唐朝末年,唐武宗“会昌法难”时遭废。

云通寺在各位功德主、佛门众弟子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于2006年5月奠基动工,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大和尚精心谋划和领建,仿明代寺院建筑风格兴建,历时一年零四个月,于2007年10月竣工。
明宪宗成化十一年重建,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再修。

总览整个寺院,建筑规模、佛像规格、生态环境堪称全省一流。
寺后远山千岭竞秀,门前近水泜河东流,周围果木塞川,林木蔽坡,红墙金顶犹如海市蜃楼在绿海碧波之上浮现。置身寺中,梳风沐翠,目送白云悠悠,耳闻山泉淙淙,呼吸清香空气,人不由生出尘之想。建在中央高台上的大雄宝殿拔地而起,气势雄伟,云蒸霞蔚,给人以庄严、壮美之感。左右两厢并列庑、殿。后经佛教管理部门批准,以僧建、僧住、僧管方式在同果寺遗址附近重建新刹,并有高僧更名为云通寺。

公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一高僧云游临城,途经盘石岗,忽见路北一里之遥瑞气氤氲,祥光闪烁,遂驻足环视神望,见这里虽无峻岭深壑,但山脉水势藏锋聚气,乃建寺筑刹之善地,揣疑此地历史上必有僧寺禅院。
后屡遭天灾兵祸,几兴几废,终被历史烟尘湮没。

寺院东侧是僧众生活起居区域,方丈院,香积厨、斋堂等建筑秩序整齐,自成院落,各有月亮门与主院相通。
据《临城县志》记载,临城历史上有佛教寺院近三十处,但都荡然无存。
云通寺位于太行山东麓浅山区,河北省临城县城东南方向北盘石村,国家2a级生态旅游区邢台市交通局丰乐园内。
云通寺的重建开临城古寺恢复扩建之先河,也填补了临城县没有载册寺院之空白。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