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艺术 > 山东鲁锦织造技艺

山东鲁锦织造技艺



嘉祥县鲁锦织造技艺共有72道工序,经线、闯杼、掏缯是其中最主要的环节。
被誉为世界艺术瑰宝的嘉祥武氏祠汉画像中,《曾母投杼图》所画斜织机就是当今立式织机的先祖。嘉祥县的鲁锦织造能够染成22种色线,织出两千种左右的图案。鄄城县鲁锦用色线交织成各种几何图案,并通过几何图案的平行、重复、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图案精致古雅,色彩绚丽,品种繁多,质地细密,舒适耐用。

鄄城县鲁锦约始于元代,清代濮州(今山东省鄄城县)的鲁锦曾被用作贡品。
直到今天,民间织锦在鲁西南依然普遍。通过抽象图纹的重复、平行、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和谐美,极具艺术魅力。

鲁锦的用色通常是红绿搭配、黑白相间、蓝黄穿插。
一团团洁白的棉花,经嘉祥妇女灵巧的双手,能够纺、染成22种基本色线,织成1990多种绚丽图案。其独特的手工提花织造工艺和色彩对比强烈的图案,与山东其他地区的手工织布有着明显的区别,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黑镶边长流水”图案,是自明清以来极为流行的传统纹样,纯黑的平纹镶边,红黄绿色彩鲜艳的流水纹,反映了人民大众期盼幸福生活细水长流的愿望。

元明之际,棉花在山东大面积种植,鲁西南人民将传统的丝织工艺揉于棉纺,形成了民间织锦,即鲁锦。
鲁锦织造技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济宁、菏泽两市及周边地区,其中尤以鄄城县和济宁市的嘉祥县为代表。不同配色,不同纹样,艺术效果也全然不同。鲁锦过去多用作嫁妆,大大增强了当地婚嫁民俗的喜庆意味。嘉祥县开发了一批新产品,出口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名扬中外的“中国鲁锦之乡”。

鲁锦不仅有着繁多的种类、美观的图案、吉祥的寓意,而且有实用价值。


鲁锦的图案意境,是靠色线交织出各种各样的纹饰来体现的。

鲁锦是山东的纺织品,系用彩色棉线分经纬织造而成,因其上的几何图案绚丽似锦,故名“鲁锦”,在鲁西南俗称“土布”、“粗布”等。
鲁西南的人们采用天然原料,纯手工织造的鲁锦,具有抗静电、不变形、透气吸汗、冬暖夏凉等诸多优点。嘉祥县鲁锦图案美观,种类繁多,寓意吉祥,且采用天然原料,纯手工织造,舒适、环保,应用广泛,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如今,鲁锦在最初的平纹、斜纹、缎纹、方格纹的基础上,又发展出枣花纹、水纹、狗牙纹、斗纹、芝麻花纹、合斗纹、鹅眼纹、猫蹄纹等8种基本纹样。


鲁锦的织造能手,凭提花斗纹的技巧,可织出形象逼真的人物、动物和各种花卉图案,如“孔雀开屏”、“枣花竹节”、“十样景”、“外廓城、里廓城,当中坐着老朝廷”、“八砖铺地九项门,楝子开花转遭围”、“小猫蹄、大猫蹄,中间串着一根筋”、“八砖、七砖、柳条花”等,真可谓巧夺天工,五彩斑斓。


嘉祥县早在春秋时代便产桑蚕,纺织业十分发达。


2008年6月,鲁锦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漫长的岁月中,心灵手巧的鄄城农家妇女不断创新、改进鲁锦织造工艺,逐渐形成现代鲁锦融提花、打花、挑花[¡]挑花,抽纱工种的一种,亦指刺绣的一种针法,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也称“挑织”、“十字花绣”、“十字挑花…详情>工艺于一体,于浑厚中见艳丽、粗犷中显精细的独特风格。
元代以后,棉花在山东大面积种植,嘉祥人民将传统的丝织技艺应用于棉纺织技艺,形成民间棉布织锦。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