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四川平武白马跳曹盖

四川平武白马跳曹盖



“曹盖”意为面具,是黑熊神“达纳尸界”的象征。

面具由木头雕刻而成。
于是黑熊神“达纳尸界”在重大的祭祀活动中担负起迎神纳福、驱鬼逐疫的神圣职责,遂产生了早期的熊头皮面具和后来的以木雕[¡]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详情>制的“曹盖”及其相应的祭祀活动。

每年农历年初的各寨“年祭”活动和每三年一次的大祭民族总山神“叶西纳蒙”活动是“白马藏族”宗教生活中的大事。
面具色彩斑斓,装饰多样,或披头散发,或贴有胡子,或绑以彩扎。在白马人心目中,这种带有图腾意味的面具,具有驱逐恶魔和鬼怪的作用。人们相信灾难的根源已被彻底清除,自己又重新成为命运的主宰,新的一年将平安美好。

“曹盖”分为男相“曹跑”,女相“曹冒”、“曹盖”雕制并无法定规范,因此为“白马藏族”艺人留下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跳曹盖为古老的新春祈祥驱邪的民间祭祀活动,主要流行于四川的平武、南坪以及甘肃文县的“白马藏族”中,于每年农历正月初六举行,驱灾纳吉。白马跳曹盖可以说是白马藏人中最引人注目的,极其原始,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动。


“白马跳曹盖”渊源长久,数百年来,由于交通闭塞等原因,“白马跳曹盖”未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一直保持着古朴原始的特性,可以说,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活化石”,其中包含有很多白马藏族原始文化的信息。由于白马藏族没有文字,加之古籍资料记载的贫乏,古老的“白马藏族跳曹盖”对于研究这一独特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就尤为重要。
面具一般不雕刻冠饰,有的仅于前额雕饰盘绕的双蛇或并列数颗人头,狰狞恐怖;有的于头顶配饰一对羊角或插牛尾一条,奇异古朴;有的头饰鸟羽、山花或毛发彩扎,自然天成而富野趣。

“曹盖”虽无更多角色,但在“白马藏族”艺人手中,就这样生出一神千面,变幻出万种神韵。


“白马藏族”相信“万物有灵”,崇拜山神、树神、土地神、“海子”神、火神、黑熊神等。在他们的信仰中,黑熊神最能镇慑鬼怪,是总山神“叶西纳蒙”的使者,是民族的保护神。
当众神将象征鬼怪化身的草人“奴尼”逐出山寨焚毁时,全寨族人在祭祀山神的活动中跳曹盖,以驱鬼逐疾,祈求丰收。男女老少蜂拥而至,抛撒五谷,吼声震天。

祭祀活动主要是祭各寨山神、树神等,具有浓厚的感恩还愿、驱鬼逐疫色彩。活动多于旷地举行,由巫师“白莫”主持。
最后,跳神队伍到各家驱鬼,主家鸣鞭炮恭迎,以酒水食品款待。

众神进寨入室,对臆想的鬼怪藏匿处,逐一翻查击打直至认为已将鬼怪驱赶出山寨田园。


相关专家研究后认为,白马藏族群众的跳“曹盖”习俗属于一种傩祭仪式,是傩文化的一种原始形态。它具有傩祭、傩戏[¡]傩戏,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详情>驱邪纳吉、驱灾祈福的功能,可以说是傩文化的核心。
在诵经、杀牛献祭仪式后,跳曹盖就成为祭祀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新的高潮。由数名成年男子头戴“曹盖”,反穿羊皮袄,手持刀,在锣鼓声中,环篝火翩然起舞,着力模仿熊的动态和拟人的砍杀追击,突显其凶猛、威武。2011年5月23日,跳“曹盖”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般长约40厘米,宽约30厘米,顶部木厚2至3厘米,面部木厚1至2厘米,重10多斤。其面具形象主要是熊头,雕刻得凶猛异常,龇牙咧嘴。在长约40厘米、宽约30厘米的板材上,艺人们创造出他们各自心中的“达纳尸界”。面具结实厚重,面相凶猛,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