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艺术 > 广府壁画

广府壁画

概述:

在广州众多祠堂、庙宇、传统建筑中,仍保存上万幅广府壁画,展现了当时广府民间文化生态和传统文化形态,成为一幅幅“活历史”。

但对于晚清广府壁画的价值,认识还很不够。“晚清广府壁画题材多样,内容广泛,是反映广府民间和市井风情的历史记录。中国传统的官修史书极少有描绘这方面的图像资料,以往的史学研究也很少关注这些内容。晚清广府壁画是中国历史壁画的一部分,就这一类文物来说,甘肃的敦煌壁画和陕西的唐墓壁画的重要性已为人所共知,但晚清广府壁画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性还有大大开拓的研究空间。”康薇说。而且对于杨瑞石等大师的成就,也尚无人归纳整理。

壁画家虽多数是身处社会底层的画匠,就整体而言,他们的绘画是程式化、机械化的临摹,但其中也不乏技艺高超、享有盛誉的大师,如道光时的杜伯洲,同治、光绪时杨瑞石、黎浦生等。这些艺术家在当时社会上已经有相当大的影响,常被一些有实力的祠堂请去作画。

相关画师

康薇推荐的第一位壁画大师是杨瑞石。杨瑞石是番禺沙湾紫坭乡人,也有说是佛山人,生于1836年,故于1908年,可谓年高长者。

简介

清代广府壁画所采用的媒介更加贴近大众,大多分布于祠堂、私宅、寺庙等场所。“晚清广府壁画延续了自汉代以来中国壁画‘成教化,助人伦’的传统,壁画在神庙、祠堂和民居建筑上起着和西方教堂圣经故事画一样的作用,是这类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和精华所在。它承担着对基层民众传递传统文化观念、宗族风尚的重任,这也是壁画除装饰之外的独特价值。”广州市番禺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研究馆员康薇说。

杨瑞石师从沙湾杰出的民间艺人黎文源,擅壁画。根据番禺县文化志编辑委员会编《番禺县文化志》等资料中的记载,他曾为广州、番禺多处祠堂、社坛绘制壁画。陈家祠里的壁画,据说就是杨瑞石所画。据一些老辈文史研究者的说法,当时主持建设陈家祠的黎巨源不计成本,高价聘请当时岭南建筑界各类一流高手,分门别类主持操刀建设,其中壁画的绘制即由杨瑞石负责。但可惜的是,“陈家祠中现存的两幅壁画已是后人所绘”。同样可惜的是,因祠堂维修而重画,或因“文革”破“四旧”壁画被涂盖等,有明确署名并未经修改扰乱的杨瑞石的壁画已很少见到。

“在祠堂和古庙上,历史典故画最多,如西汉‘伏生传经’‘苏武牧羊’;魏晋时期的‘嵇琴阮啸’‘白鹅换字’;唐代‘李邕鉴真迹’;北宋‘四相簪花’‘米芾换画’等等,多绘制在建筑头门里外和过厅里的墙上部等显著之处。”黄利平表示,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延续了自汉代以来中国壁画“成教化,助人伦”的传统。

题材内容

广府壁画都画啥?寓吉祥意义的静物画:如象征平安、多子、福寿的花瓶、葡萄、蝙蝠等静物、动物画。山水、花鸟等风景画:这两类主要是装饰画,多绘制在建筑后堂内沿房顶的山墙头。体现了民间审美和祈求吉利的内涵和意趣。历史典故画:即以历史上的人物或传说故事为内容的画。诗词歌赋书法题材。

此外,山水、花鸟画题材壁画与传统绘画是一样的,但是上面多保存了一些题跋、题款,书法题材壁画大量记载了当时流传于广府民间社会的诗词作品。

分布地区

珠三角数量众多的广府传统建筑壁画说明它是这个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表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内容和形式必然对广府民间社会曾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从研究的角度来说,它展现了当时广府民间社会鲜活的文化生态和传统文化的积淀,图解了许多难以用文字表述清楚的古代社会内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画家对众多细节的描绘更赋予其独特的民俗文化价值,反映了当时的民间文化,促使我们从新的角度观察和探讨清代至民国广府民间社会的历史面貌。由于中国传统的官修史书极少有这方面的图像资料,以往的史学研究、岭南文化研究也很少关注这些内容,所以它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性还有许多需要开拓的空间。

保护工作

同时,“晚清广府壁画是一类极其脆弱、濒于消失的文物。‘文革’破‘四旧’时这些壁画首当其冲,大部分被涂盖,遭到重大破坏。而且由于其对墙壁天然的依赖性,比起木雕[¡]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详情>、灰塑等建筑构件,壁画因无法收藏故难以保存,更难以度过岁月流失和沧桑巨变。建筑一旦翻修,墙壁重起,与墙壁不可分割的壁画就只有灰飞烟灭,消失于无形。而改革开放以来众多祠堂因大修重新砌墙又使晚清广府壁画继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另外,虽然在科技措施方面可以运用提色、固色手段来延长建筑壁画的寿命,但由于对这类壁画的重视程度不够和要依赖建筑整体保护而导致的巨大费用,可以说迄今并没有找到有效的保护办法。”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