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泡沫火山灰,在长白山方圆几千里的山林间到处可见,靠近江边的时而被水卷走。百姓常拾它来砌墙,轻便易垒。据科学家考察,这种块状的火山灰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营养成分,最适合“美人松”的生长。长白山的多次喷发形成了奇特的地形地貌,除了16座奇异的山峰和高山湖泊——天池外,就是“石头专在水上漂”,这也可算松花江长白山奇妙的自然景观。原来,那在水面上漂的一块块石头,不过是火山岩的泡沫。《山海经》中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第二次是1668年的春天,满天普降“雨灰”。若大的一块,用手轻轻的一提便可抓起,人称关东一奇。
在吉林的民间,有这样一首民谣:
松花江,真是神,
木头专住水里沉;
松花江,不得了,
石头专在水上漂。有肃慎氏之国。因此,生长在长白山火山灰上的美人松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松树品种。
长白山,古称“大荒山”。第三次喷发是1702年,这年春天的一个晌午,“天地忽然晦溟,时或黄赤,有同烟焰,腥臭满室,若在烘炉中,人不堪熏热,囚更后消止,即至朝视之,则遍野雨灰,恰似焚蛤壳者”。
这种火山岩的泡沫,是由许多气孔凝成的块状固体,大的犹如房屋,小的恰似核桃,外表极似山石,色彩分黄、灰、褐、黑几色不等。从16世纪以来又有三次大的喷发。由于它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于是就成片地在江面上漂荡,民间百姓称为“江石沫子”,或“浮石”。
据《吉林风物志》记载,第一次喷发是在1597年秋天,古书记载有目击者曰:“放炮之声,仰见则烟气张天,大如数搂之石,随烟析出,飞过大山后,不知去处”紧接着是地震,山泉变红,地缝冒出红泥。当阳光照在浮石干的那面上时,那些细小的颗粒,在太阳的映照下,闪着金属般的光泽,显得格外神奇绝妙,形成松花江千里江面的一大自然景观。这些石头浮在水面上,浸在水中的一面是湿的,而露在水面上的那部分是干的。盖屋,保温保暖;磨刀,光滑去锈。
其实,这是在讲一个古老的故事,它是那样的奇妙和神秘。
这种奇特的“石头”,从松花江发源地天池瀑布处下便开始投入江中,沿途浩浩荡荡,穿山越岭,经过东北平原,最后汇入黑龙江出海。”长白山是举世闻名的巨大火山锥体,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的喷发。
长白山最后的一次喷发距今也不过280年,所以它是一座“睡火山”。
吉林松花江上 石头专在水上漂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