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皮高亢激越、刚劲有力,二黄细腻柔和、委婉。汉剧[¡]汉剧,旧称楚调、汉调楚腔、楚曲,俗称“二黄”,指湖北省武汉市地方戏剧,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国家级非…详情>是我国戏曲艺术最古老、最有影响的剧种之一,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汉剧汲取了南北戏曲声腔之美,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流传到江西、安徽、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山西、云南、贵州等。二者在明清时期随着商人的流动荟萃于九省通衢的汉口,互相交流影响,最终形成了融南北声腔为一体的汉剧。黄孝花鼓起源于黄陂、孝感一带流传的竹马、高跷等民间歌舞及鄂东“哦呵腔”,开始是人声帮腔,锣鼓伴奏,后来受汉剧、京剧影响,突破了“三小”行当,出现了正旦、老旦、老生、花脸等行当,由人声接腔改为胡琴托腔。至今保留在京剧舞台上的韵白以及反二黄等唱腔都有汉剧的影子。
汉剧,本名汉调,旧名楚调,1914年正式定名为汉剧。汉剧的声腔系统是由西皮、二黄结合而成的皮黄腔,是中国四大声腔之一。
在汉剧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荆河、襄河、府河、汉河四大流派。它的前身是黄陂、孝感一带的花鼓戏,原称黄孝花鼓,1926年改名为楚剧。汉调还曾流传到北京,促进了京剧的形成和发展。
湖北地方剧种有数十种,每一剧种都有独特的表演艺术和优美的音乐唱腔,其中汉剧、楚剧最为杰出。楚剧起源于农村,是土生土长的乡土戏剧。西皮源于陕西梆子,经过襄阳腔的演变;二黄源于安徽、江西的地方腔调。
汉调楚曲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