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方特色曲艺—独脚戏
独脚戏诞生于本世纪20年代末期,其源头是一种卖梨膏糖的说唱形式,是艺人为了兜售自制的梨膏糖而演唱一些滑稽的段子,也有即兴的“卖口”,称为“小热昏”。这些不同的样式逐渐融合演变,形成了一种以滑稽逗笑为其特征的说唱形式—独脚戏。
独脚戏的形成与艺人王无能有直接的关系。1920年前后,有一次他应邀去演堂会,单独一人进行滑稽表演,大受欢迎,此后经常作类似的演出。
独脚戏亦称“滑稽”,是上海富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曲艺形式,发祥于上海,分布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特别是上海市黄浦区的老城厢一带,形成了一个高达千百万人口的沪语语系曲艺文化圈。因为一人饰演多种角色,故尔取名独脚戏。还有隔壁戏、苏滩等曲艺样式也含有许多滑稽谐趣的成分。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