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桓仁县端午习俗
80年代以后,禽蛋已经不是短缺之物,多随便食用。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端午”又名“端阳”、“重五”或“重午”。男男女女多早起,结伴去山野、河边,趟露水,用长流水洗脸,拔艾蒿盘顶头上,俗谓免灾祛病。在野外聚餐、歌舞,男人摔跤,女人荡秋千、踏跳板,老少齐聚助兴。“端”是“初”之意,“午”是以干支推算五月为“午”。相传西周时每逢五月初五,人们便在门户上插挂艾叶(也称艾蒿)和菖蒲,意为攘毒气、避邪气。有时杀牛、屠狗。此习俗历代相传,至今本溪地区的人们仍沿习这一习俗。
五月初五日,居住在本溪的汉、满、回、朝鲜族等民族,都在清晨太阳未出时,家家房檐遍插艾蒿,门楣插桃树枝,枝上系以黄布缝制的小猴子和青麻捆扎的小扫帚。朝鲜族视此节为重要节日,家家做打糕,穿新衣,吃佳肴,喝酒,跳舞。儿童的手腕、脚腕和颈上都结双五色线。家家都吃糯米粽子,分食禽蛋,意在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