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庆当日,主家要给乡邻每家送两碗“喜面条”,乡邻倒过面条后,要在碗底放上钱币或一把盐。为了让人规避,产妇家要在门上系上红布条,或在门前撒上白灰。住满月前,先请人给婴儿剃头,叫“剃胎毛”。民间对胎衣处理很慎重,男孩的胎衣要深埋在自家的椿树下,象征着孩子像大树一样茁壮旺盛;女孩的胎衣要深埋在石榴树下,意味着女孩长大像石榴花一样娇艳美丽。
孩子生下若干天后,要设宴庆贺,修武民间称之为“吃喜面”。这天,亲戚朋友及婴儿姥姥家的亲戚都要带着鸡蛋、白面、红糖、小米、衣物、布料等物品前来道贺,姥姥还要给孩子送个事先缝制的布老虎“壮胆”。因而,有产妇的人家都很忌讳这一点。此外,有的人家在婴儿出生后,要立即在自家门上锁上一把锁,直到孩子满月才取下锁;有的人家用红线拴上一二个铜钱,在灶君神位前祭拜后,挂在婴儿脖子上,称为“神锁”。
生下孩子九天后,街坊邻居的主妇都要带上一定的礼物前去道喜祝贺,并要给孩子“看钱”。如有人擅入,按迷信说法叫“污泥冲宅”、“血腥鬼扑门”。剃下的毛发压在水缸底下,民间有“胎毛压在水缸下,孩子活到八十八”之说。“坐腰(月)”妇女忌用凉水洗头、洗身。
人生礼仪
云台山生育习俗
添丁加口,为百姓家一大喜事,因而产前产后十分讲究。
产妇生产后,修武民间俗称为“一腰(月)”或“坐腰(月)”,是头胎的一个月内禁止外人踏入家门,即使是流产,也不能违背此规。
临产前,家里要给孕妇吃上几个煮鸡蛋,既能补气,又有快生、利生的美好祝愿。出发时,孩子的姑姑要在孩子的鼻梁上抹一道黑灰;到姥姥家后,由孩子的姨姨擦掉,并说道:“姑姑抹,姨姨擦,娃娃强似铁疙瘩。20世纪50年代前,婴儿的父亲在这一天手牵一只身披红绸的大绵羊,带上“麻糖”(一种油炸食品)前去“报喜”。”母子住够三天后,返回夫家,孩子的姨姨再在孩子的鼻子上抹上白粉。妇女怀孕期间,衣着要宽大,民间有“爷爷裤子,奶奶衫子”之谣。生产后,产妇要喝小米汤,并用艾水洗手心,以驱风寒,健筋骨。孩子的姥姥根据“麻糖”的形状便知女儿生的是男还是女。
云台山区,由于受现代文明冲击较少,仍然保持着很多古朴的民风民俗。孕妇不能吃兔肉,不跳越豁墙,怕孩子是豁嘴;不能吃辣椒,怕孩子烂红眼;不能吃鱼肉,怕孩子皮肤上生鱼鳞或是硬瞪眼;不能吃驴肉,怕延长分娩时间;不能肩披线绳、隔门接盐,怕分娩时婴儿绞脐生和接盐生(横生);死人入殓,孕妇要回避等。
婴儿满月后,产妇要抱着孩子到娘家“住满月”,民间又叫“接腿”。
生下孩子的第三天(或第六天、第九天),婴儿的父亲要去丈人家“报喜”。怀孕五六个月后,一般不远离家门,不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
河南云台山民风民俗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