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艺术 > 浙江富阳古亭锣鼓

浙江富阳古亭锣鼓

亭柱书刻楹联,亭窗绘有花鸟山水,大多取材于名人书画,一般都由当地善书画的人绘制。那悠扬婉转的乐曲,流畅欢快的鼓点,与美丽的富春山水十分和谐,成了国泰民安、歌舞生平的象征。

古亭锣鼓以行街的演奏模式,分古亭和乐队两大部分。
整座古亭集竹编工艺、书法、绘画、文学等各门艺术于一体,堪称竹制品中的上品,显示富阳竹编工艺的水平。

古亭锣鼓的乐队有全套、半套之分,全套72人,半套36人,乐器有吹、拉、打、拨四大类数十种,全采用民间乐器,均一样两件,成双成队,十分规整。

古亭锣鼓源于三国吴大帝孙权的故里场口镇真佳溪村的民间音乐。
亭子的前后开门,四面开窗。相传南宋景炎三年,元兵由北入侵,宋廷崩溃,有的就隐居在真佳溪村。
就这样,乐师把宫廷乐曲“古亭锣鼓”带到了民间。上面两层四个亭角分别垂挂角灯,中间是圆球形宫灯。为了把古亭音乐延续下去,在真佳溪村,世世代代有一个叫“古亭甲子会”的组织,承传古乐,组织演出。古亭门上有楣匾,上书“武城遗风”四字。制作古亭须以紫竹为骨,用绸、毡精心裱糊。近几十年来,外界文化的冲击,使承传几百年的古乐受到了冷落,为了抢救这块“南宋音乐的活化石”,富阳文化馆对现存的古亭锣鼓工尺谱进行了重新整理,共有大花鼓、三百子、乾坤镜、分狄、背疯婆、水漫、和番等七个乐章。古亭是一座造型优美、制作精湛的三层四角亭,亭高近3米,1米见方大小,飞檐翘角,古色古香。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