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高山族黥面与文身

高山族黥面与文身

排湾人鲁凯人和卑南人世间盛行身上刺纹,带有表亲疏、别贵贱的等级特征。

面的纹式因族群不同而略有差别。
长短也有差别,有的宽1.5厘米,长约6-8厘米;有的短于6厘米,宽度不到1厘米;有的宽度达2.5—3.3厘米,长度仅为4厘米。

黥面也叫雕青,按习俗,男女进入青春期即开始雕青,一生要经历二至四回的刺文施墨,才算完成全过程,是成年、求偶、爱美。
贵族男子于胸、背及上下肢处刺长册纹和水波纹,女子在掌背,前臂及背部刺偶人形图饰;平民男子一般刺动植物纹饰,有猎头战功者加刺插羽冠的偶人形胸饰;女子饰虫形纹。排湾人鲁凯人头目自诩百步蛇嫡传,尤以刺百步蛇纹为特权标志。有的除在中央刺一条外,两侧刺二小条;有的在一条短栅形纹外侧,刺上轮廓;还有刺三条至五条的短栅形纹。臂部施‘点心灸’留学生疤,以示勇敢。北部族群的男子通常在额前中央刺一条短栅形纹,但不同社群还略有差异。阿美人在手腕。黥面就是刺于额部、颈部或颊部,泰雅人因此而被称为“黥面番”。男子通常在前额上部和鄂下中间文刺上下班平行带纹一条,宽约1厘米,据说刺直线蓝纹者表示勇敢,也表示他已杀过敌人,立过战功。
文身又称刺墨或札青,这是高山族过去的普遍习俗,他们认为在身上刺上各种花纹是美的装饰。
武功甚至地位的标志。此外,男子刺短册形胸纹,以示猎头、征战辉煌;女子大腿部刺不规则的圆、角、线、点等文饰,是追求幸福的表征。雕青部位常见于面、胸、背、腹、腿及手等处,文饰包括动植物、人首、太阳以及简单的几何图案,尤以虫蛇纹引人注目。此俗在北部族群中较为盛行,丽泰雅人和赛夏人则以黥面为美。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