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养猫讲究品种,大多以毛长者为贵,“柔毛有四五寸者为珍”。比如,著名画家丰子恺养猫、画猫;冰心老人家的咪咪在猫谱上名“雪里送炭”;老舍先生养猫,端木蕻良先生也养猫。
早年富户养猫者以羊肝煮熟、剁碎拌以白米饭,以熏苦肠拌饭者次之,贫户则从油盐店买来无盐干鱼,谓之“猫鱼儿”,用温水发开剁碎,掺在揉碎的窝头渣子里,属于穷喂。据说“猫王”的条件是:体重须达八斤以上,谓“八斤猫能逼千斤鼠”;其肤色只限于纯黄或纯狸,且有虎纹,头扁圆,耳小而薄;眼睛须是所谓“金眼夜明灯”者。北京人养宠物的历史可长了,学问、讲究也多。俗说“爹一只,妈一只”,此为“波斯种”。此外,猫眼必以两色者为贵,名曰“雌雄眼”。
人在过年的时候免不了会想起从前的事,尤其像北京这样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城市。
北京人认为养猫乃高尚之情趣,其来源多系亲朋间互相赠送,以为礼品。不论黄、狸毛色,肚皮须纯白色。作家养的猫有一种“优越”,它们常是名家笔下的生花文章。
一些爱猫者还赋予某个品种的猫以特殊的意义———猫王。又按皮毛花纹赋予不同的雅称,如白猫黑尾者,称为“雪中送炭”;上半身黑而下半身白者,谓之“乌云盖雪”;白猫头尾具黑者为“鞭打绣球”。
一般认为白者、黄者为上品,黑者、杂色者次之。尾巴由长毛组成,状如“火焰”,谓之“麒麟尾”,不认识的往往称为“秃尾巴根子”。这种猫尤显头大威武,且披肩长毛下垂,类似雄狮之相,故称为狮子猫。另外,猫王都是雄性的,雌性一律不上谱。
养猫
养猫,是人们生活的乐趣之事,且由来已久,《礼记》中就有记载。其脸谱须是白嘴盔子、红鼻头,嘴旁各有手指肚大小的一块黄点,俗称“蝴蝶斑”,触须坚如钢针。但老北京人不喜欢养白尾猫,以为不祥。从宠物习俗的变迁,我们可以寻找到生活轨迹的变化。那时的老北京人不卖猫,还把卖猫、卖狗视为破产的象征,决不肯为。在这个品种内,还要以毛色的好坏来区别猫的高下。据说,猫的花色变幻有百余种,但绝佳的并不多见。总起来即是狮头、虎身、麒麟尾。
很多知名人士都养猫。
老北京的宠物习俗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