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乡村分豆腐汤与讨点心的礼俗
莆田人注重良好的邻里关系,俗话说“住厝好厝边,做田好田边”。
线面用做礼品寓意长寿。煮线面放入碗中后,一般在上面放一些煮熟的辅料,如黄色的炒蛋丝、黄花菜,紫色的油炒紫菜,红色的炸花生,绿色的蔬菜,碗上面辅料丰富,色彩鲜明生动,是莆田煮线面的特色。如果村里有人考上大学,或升迁等,不用说亲戚朋友,乡亲们(一般是同一个村民小组的)也会去贺喜。有的人家不煮面,而是办酒席请乡邻。在莆田市,正月初一、初五早上人人都要吃一碗这样煮的线面。送礼时间一般在结婚前一天。现在简化成收礼时马上回饼干糖果等。
还有讨点心。而豆腐汤在民俗活动中还有其他用途。邻居们则马上回去了,第二天晚上才去吃喜酒。
在平原上的村庄里,如果谁家的儿子结婚,亲戚邻居朋友都会送礼祝贺。辅料多,味道鲜美。其中有分豆腐汤和讨点心的礼俗。亲戚们送了礼就不走了,直待到第二天晚上婚礼、喜宴结束后或第三天才回家。礼物是生鸡(鸭)蛋偶数个,有的上面还放一张红纸或红色剪纸,用篮子提着送去。莆田豆腐汤也叫插粉、面糊,用线面、米粉、豆腐加上猪肠子、猪血、海蛎、蔬菜等辅料煮,快熟时再用调好的淀粉粉汁淋入锅内,煮成较稠的羹汤。人们世世代代比邻而居,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礼尚往来,形成了淳朴的乡村礼俗。当地称这种送鸡蛋表示祝贺的民俗为“讨点心”。过几天主人家会煮点心——煮线面(也有煮面条的),挨家挨户,一家两碗,登门回礼。第二天早上,就是举行婚礼的那一天早上,结婚之家会煮很多很多豆腐汤,用大木桶装了,挨家挨户,一家一碗,送给有送礼的邻居,称“分豆腐汤”。分豆腐汤,就表示这一家有婚庆喜事。主人收下一半。淳朴的礼俗使邻居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亲密。
在莆田市广袤富饶的平原上,散布着许许多多村落。而对方也只收下一半,一碗。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