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山西饮食民俗之六月六食俗

山西饮食民俗之六月六食俗

待婿“胡饼”用南瓜丝丝和精面粉做成,松软可口,非常好吃。女儿探知此事,赶回娘家报信。这种特殊的民俗,盖为远古时期女性生殖器原始崇拜的遗俗,演变成后来的名吃“肉夹馍”。亲家赵衰相劝,却被当众羞辱,气郁而亡。《艺文志》记,西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是古安邑人卫铄的衣钵弟子,在当地颇受崇敬。次年灾荒,狐偃外出放粮,说好六月六回家过寿。后来每年六月初六日,狐偃必将女儿、女婿接回家中团聚,民间相仿沿袭成俗。《名食掌故》记,吃煎饼在上党的屯留等地还流传着王员外的女儿“以煎饼作纸,以大葱作笔,智助马良金榜题名”的传说。女婿预谋祝寿之机,刺杀狐偃,以报父仇。
六月初六,是山西民间小节之一。
狐偃放粮期间,目睹民间疾苦,后悔未听忠告,痛恨作错事情,回来后不但不怪罪女婿,还当众承认错误。“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烙饼是百姓伏天养生、待客的美食,其制法与石子饼在远古时同源而在西汉时分流、明清时成熟。饼配椒叶,呈五色,取意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暗喻女儿精明强干。丈母娘招待姑爷,要做七、八样饭菜,主食为伏日之凉粉、凉面、蒸馍、烙饼等。

六月初六日这天,晋南民间要过“回娘家节”,相传起源于春秋时晋国的狐偃过寿(《饮食风俗》):狐偃跟着重耳流亡十九年,复国后位列上卿,每年六月六过生日,贺寿附势者门庭若市,骄横之心渐生。


在晋南,民间俗语“六月六,走罢麦,请姑姑”,实为麦收后农闲,正是出嫁姑娘探望父母的机会,故此日有“姑姑节[¡]山东泰安天贶节,是山东省泰安市的传统文化节日。在公元1008年,宋真宗封禅,并修建天贶殿,感谢上天降…详情>”或“回娘家节”之称。
东床快婿由此而来,胡饼待婿也沿袭成俗。

在晋南安邑、解州一带,招待姑爷以吃“胡饼”为荣。
当地此日以煎饼招待姑爷,故还有夫妻恩爱、金榜题名的鼓励。此日晋南、晋中、晋北节名不同,饮食各异,反映了人们特定的生产、生活和信仰习俗,流传下众多的民间美食。

晋南万荣一带这天则吃煎饼。
传说王羲之被择婿时,正袒腹于东床大嚼“胡饼”。在晋南如果是新出嫁的姑娘,这一天,娘家还要给亲家送馍,馍内夹以碎肉,蒸熟后呈开口形状,称为“张口馒头”,象征着早为婆家生儿育女。《山西民俗》载,此日回娘家,要带上新麦蒸的大月形角馍,意喻自家获得丰收。民国初年开化市的葱花烙饼,久负盛名,解放后还被评为太原市十大名吃(《醋乡特色》)。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