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盗火英雄和“朝台”习俗

盗火英雄和“朝台”习俗

豫东商丘的"火神台"(也称阏伯台),是祭祀火神阏伯的重要场所。帝喾看到商地人民没有火,就让自己的儿子阏伯到这里任"火政"。像这样隆重,系统的祭祀活动在中国神话信仰民俗中是罕见的。阏伯为了保存火种,筑起了高台,搭起了遮雨水的棚子,独自一人留在高台上看守火种。庙会期间,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的群众,纷纷涌向火神台,或带着各种社火来这里表演,以娱悦火神。

第二次是农历四月四日,这是一个祭商星的日子,会期10天。


因为火神居住在高台之上,所以,在豫东地区,人们也将朝拜火神阏伯俗称为"朝台"。



传说在原始社会时,继颛顼帝以后,帝喾为商地的部落联盟酋长。
朝拜火神的时间,一年之中有三次。"92黄河之旅首游式"的火种就采自这座神圣的火坛。洪水退后,当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的时候,高台上的火种还燃烧着,阏伯却饿死在火种旁。

地上的洪水像猛兽一样,吓得人们四处逃散。
他死后,人们就在他保存火种的土台上修了火神庙(或称阏伯祠),后来通称为火神台,阏伯是"火政",为什么又成了普罗米修斯式的盗火英雄呢?流传在当地的另一则传说是这样讲的:阏伯原来是天上的"火?因偷着向人间投放火种而违犯了天规,天帝要把他贬到凡间为民。阏伯尽职尽责,辛辛苦苦地为保存火种做了许多事情。这篇神话中的阏伯可以称得上是东方的普罗米修斯式的盗火英雄。
阏伯是普罗米修斯式的中国的盗火英雄,民间奉为火神。


第一次是正月初七,传说这一天是火神的生日。
阏伯将要从天上下来的时候,又偷偷将火种藏在身上,带到了人间。

实际上,人们正月初一就开始往火神台聚集,直到二月二日方散,会期一个月,是一年中最大的朝拜活动。


第三次是在农历六月二十三日,传说这一天是火神阏伯死的日子,会期10天。
时隔不久,阏伯盗火的事让天帝知道了,于是,天帝发了一场洪水,要淹没人间的火种,惩罚阏伯。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