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陕西泾阳太壸寺庙会

陕西泾阳太壸寺庙会

明正统年间重修。明代时又改为“太壸寺”。时至今日,太壸寺庙会已经有千百年历史,它作为宗教文化的一种形态,早已在当地百姓日常文化生活里深深地扎根,更多地被赋予了时代的色彩,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善良愿望的期盼,同时也成为展示关中民俗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舞台。唐朝天宝年间改为中兴禅寺,在当时,太壸寺与长安东关的青龙寺、小雁塔及泾阳蒋刘村的荐福寺同为讲经传教的圣地。每到庙会时,当地的街面和所有空地上都会摆满了各式南北百货、土布绸缎和糕饼茶食,地上也堆满了农具和土产,庙会场里从各式小吃摊发出的阵阵香味,馋得叫人直流口水,那时正值农闲,所以“赶”庙会的人特别多,很多人家都会"牵大带小"地往庙会里赶。每逢阴历二月十九,四月初八,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腊月初八,太壸寺里人头攒动,从四面八方甚至西安、渭南等地赶来的香客虔诚膜拜,程式严谨,内容丰富。在隋时期,由于隋文帝的母亲信奉佛教,她让文帝将其改为佛寺,取名太壸寺。

相传在唐朝时期,唐明皇和杨贵妃常来此朝圣上香。
游行时,长长的队伍歪歪扭扭、串村过巷,足足有好几里路,场面十分壮观好看,美不胜收!

如今的太壸寺庙会不仅是泾阳一个地区的特色文化,同时也是中国庙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传,这里原本是一座行宫,距今有1700年历史。
在泾阳县城,有一座闻名关中的古寺院—太壸寺。
当然,最高兴的要算孩子们了,听说要去赶庙会,天才蒙蒙亮就会早早起来,都会紧跟大人们的屁股,脚底擦了麻油似的朝着庙会场里跑。宋太宗年间(公元976-984年)改名“惠果寺”,《续陕西通志稿》载:“惠果寺,即县内大寺,唐日本太子留学于此。

据传说,庙会当天,邻近一些村、乡,甚至县、地区,都会组织起队伍前来参加,腰鼓秧歌、大头娃娃、戏装高跷、火流水星、舞龙舞狮等等。
”金世宗、元世宗时皆重修。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