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艺术 > 龙船调 利川的一张靓丽名片

龙船调 利川的一张靓丽名片

俗话说,“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利川灯歌与春节习俗密切相关。

1956年2月,利川县文化馆干部周叙卿、黄业威在柏杨坝收集到《种瓜调》,经整理后以《龙船调》命名。
这是我州文化事业领域的一件大事、喜事,不仅为利川灯歌传承披上了法律保护的外衣,更让多年的《龙船调》属地之争尘埃落定。我国载人飞船上天时还把它带上了太空。2004年,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高唱一曲《龙船调》,轰动世界乐坛。

为保护“龙船调”这一品牌,利川市成立了“龙船调民族文化研究会”,不断加大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研究力度,还斥资数十万元对“龙船调”商标进行整体注册,商标图案还曾被评为“2006中国之星标志类最佳设计奖”。


从《龙船调》到利川灯歌

《龙船调》是利川灯歌的代表作,利川灯歌是《龙船调》的母体。

2011年6月10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91项,湖北利川申报的利川灯歌在传统音乐项荣列第三位。
1979年,《龙船调》收入《中国民歌集》。《龙船调》又名灯调、花灯、种瓜调、瓜子仁调,是群众逢年过节划采莲船时唱的,是地地道道的利川民歌。1957年3月,汪营镇农民歌手王国盛、张顺堂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大会上演唱了《龙船调》,获得一致好评。表演者还化妆,俗名“灯夹戏”,有一点戏剧的味道。1962年5月,《龙船调》收入《湖北省民歌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成唱片发行。如今,利川的“龙船调”品牌遍地开花,诸如龙船调服饰、龙船调杂志、龙船调酒店等等,不胜枚举。
近几十年,《龙船调》多次登陆中央电视台和世界舞台,王洁实、谢莉斯、魏金栋、孟鸽、张也、汤灿等名歌手纷纷演唱,魅力和影响不断扩大。利川灯歌是一种古老的民歌,始于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清至民国,利川百姓玩灯的规模很大,是节间一项集体文娱活动。
出处/作者:汤明田 欧明霞(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