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艺术 > 亳州俗语

亳州俗语

本版将陆续刊登我市著名作家佘树民收集整理的部分亳州俗语,以飨读者。(不计脸面)

剃头的拿铡,专干大活的。
(寻衅闹事)

一串钱掉到门槛子上,里外都是半吊子。
(欠打)

驴跟牛抵头,舍着脸上。
(赔了夫人又折兵)

杆草捆老头儿——丢大人了。
(说话做事令人恶心)

拽着胡子过河,牵须(谦虚)过渡(度)。

在亳州民间流传着许多谚语、俚语、惯用语、歇后语、俏皮话等俗语,多角度地反映了人们生活、为人处事等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丰厚的文化底蕴。
(在家在外都是二百五)。(贪玩)

老奶奶跳井——尖脚到底。
(括号内注释为收集者个人理解)

瘌蛤蟆爬到脚面子上,不咬人恶心人。
(非常可以的意思)

铁匠死了不闭眼——欠捶(锤)。
现比喻丢人极了)

是味的娘哭孩子——是味死了。
(人很多)

临死拿个花棒槌,玩心不退。
(专干大买卖)

剃头的拿锥子,各师傅各传授。
(各显神通)

掂着喇叭下乡,找事。
(喻人太谦虚)

三洋枪打兔子——没有准儿。
(说话做事没谱)

蒜苔调藕——有光棍有眼子。
(决心很大)

连面胡子吃糖稀——满沾。
(众人中有吃香的,有不吃香的)

失火挨板子,双晦气。
(亳州话“是味”就是很好的意思)

七月的核桃——满人(仁)。
(以前是婴儿死了才用杆草捆,丢到乱葬岗子上。
出处/作者:佘树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