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旌德“三月二十八”

旌德“三月二十八”

每年的这几个日子,旌德的官绅皆祀祝祈祷,甚盛。自此以后,旌德四乡群众不再出菩萨会了。

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4月24日,驻扎在旌德县城的国民党保五旅宣布起义,皖南游击队开进旌德县城,旌德于解放军渡江部队到达之前宣告解放。


到了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当时的国民党旌德县党部发动青年学生破除迷信,上梓山将东岳庙、东平殿、城隍庙内的泥塑木雕[¡]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详情>菩萨像全部打掉了。
旧时的梓山上也分别建有东平殿、城隍庙。一些农民将自己生产的多余农副产品、手工制品、瓜秧果苗等,随身带来交换自己春耕生产所缺少的东西。“三月二十八”也就规模逐渐扩大,声名在外了。以后每逢三月二十八,除照章赶集外,还吸引来外地医卜星象、跑马卖解万商云集。城区附近的望姓大族和百姓,也在这几天办起了出菩萨会。
旧时,在旌德县城东南的梓山上,建有一座东岳庙,庙内供着东岳菩萨。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旌德县政府害怕新四军皖南游击队进城,在各个城门派出岗哨盘查行人,三月二十八这一天则实行了戒严,群众赶集的活动被迫中断。
第二天恰好是农历三月二十八,旌德城乡群众,尤其是游击区的三都、版书、白沙等地群众,涌入县城,花棍秧歌、宣传队土广播与传统习惯的“蓑衣箬帽会”融为一体,鞭炮锣鼓,欢庆解放,热闹非常。人们抬着菩萨,旗锣开道,鸣铳放炮,香花灯烛,百戏杂陈,并有象征皇上的仪仗队伴随,还要唱戏酬神等。而当地的土特产——蓑衣、箬帽是春季栽秧必不可少的。其神掌天下人民生死,诸郡邑皆有行宫枫香火……农历七月二十四、二十五和十月初十,又分别是东平殿祀神张巡和城隍的生日。

每逢出菩萨会时,旌德四乡和邻县绩溪等地的农民,皆纷纷接班前来观看迎神赛会。


在出菩萨会的几个日子中,三月二十八前后,正是备耕生产、各种秧苗投种时期。


但是到了农历三月二十八这一天,旌德四乡农民照样进城,蓑衣、箬帽等一切适应春耕生产的百货照样上市。
三月二十八这一次的庙会,也就被习惯的叫做“蓑衣箬帽会”了。宋代吴自牧《梦梁录》一书记载:(农历)“三月二十八”乃东岳天齐仁圣帝诞辰之日。
出处/作者:曹小兵(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