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绩溪县瀛洲村的古庙及祭神风俗

绩溪县瀛洲村的古庙及祭神风俗

有的舞钢叉(俗称滚叉),有的抖空竹[¡]抖空竹,流行于北京市的传统体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空竹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明代帝京景物略一书…详情>(俗称放鸽),有的打花棍。大人会舞钢叉的也参与其中。先生复董其役,鸠工庇材,集资续建,不足则自布千金,以完成之。”可惜的是,庆丰庵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逐步拆毁,一处古迹终至湮灭。庙的后部分是斋堂。

庆丰庵和其他庙宇的菩萨,每隔十年,要举行一次开光庆典。
村民涌向街头,烧香礼拜,祈求平安。

据史料记载,庆丰庵最早建于元朝至元庚寅年(1290)前,距今已有700余年。
婴儿“洗三朝”要拜灶神爷,然后摸一点锅灰,点在鼻头上,好让灶神爷认准了,日夜加以保佑。上学要拜至圣先师孔夫子,结婚要拜天地,求子求福要拜观世音,出门做生意要拜财神爷。

庆丰庵

庆丰庵座落在村西水口,是瀛洲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神庙。庙内头进供奉弥勒佛,正堂居中是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佛教菩萨名,为梵文的意译,亦译作“光世音”,新译“观自在”“观世自在”,音译“阿婆卢吉低…详情>,两旁侍立金童玉女。
至清朝咸同年间,毁于太平军战火。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本村士绅章渭鹏先生发起重建。等到死了,子孙还要请僧尼念经做法事,祈求地下平安,早日超度。

有神就有庙。
对面是护法天神韦陀。东西两侧是十八罗汉,所谓十八罗汉,是如来佛十六弟子和降龙、伏虎两罗汉的合称。此时,旗幡伞盖在前开道,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山门铳震耳欲聋。孩童们身穿节日盛装,头戴饰有绒球和花朵的额头,紧跟菩萨之后,边走边表演各种技艺。《章渭鹏先生行述》写道:“里有庆丰庵,为昭代香火所寄,亦绩邑古迹名胜之一,遭洪杨之劫,毁塌成墟。村人士曾谋协兴造,以工程艰巨,竟尔中缀。
古人大多是有神论者。神有佛教中人物,如观世音、弥勒佛、十八罗汉。
也有由功高盖世、义烈千秋的历史人物演变而来,如汪公老爷(汪华),关公老爷(关羽),还有一些说不清来历的神,如灶神爷、土地爷等等。

绩溪县瀛洲村的老辈人也脱不了迷信的俗套,从一生下来就与神扯上了关系,而且伴随一生。
旧时的瀛洲村,村头村尾,村里村外,到处都有神的庙宇,而且每一户的灶头上,都要砌上一个小巧神龛,用来供奉灶神爷。如果这也算庙的话,有多少户人家,就有多少个灶王爷庙。“开光”就是把神的塑象重新油漆一遍,上彩的地方上彩,描金的地方描金。完工之后,全村动员,先至县城城隍庙接神,然后将菩萨抬进村内,前街后巷进行一次大巡游。
出处/作者:章基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