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节日 > 民俗节日 > 四川巴中正月十六登高节

四川巴中正月十六登高节

这一天,来自各区县四面八方的数万游人集聚巴中城,无论官民,皆邀亲请友,扶老携幼,穿戴一新,登高游乐于城郊南龛、西龛、塔子山、王望山、莲花山等地。山前有圆洞二穴,妇人无子者以物掷之,视其中否以祈嗣,谓之打儿洞”。到庙里拜佛的,烧香、放鞭炮的亦不少。其作法是:一家老小,关门上锁,带上饮食、娱乐用具上山玩耍一天,度完这一天,巴州人的春节才算结束,此俗历来有之。过去很多人到下午登高游山结束回家时,都要在山上撅一枝柏树桠枝,或别在头上、身上,或拿在手上带回家,说是这样可消除病灾。古巴州川剧[¡]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昆曲,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详情>、胡琴即皮黄、弹戏即…详情>《牡丹灯》乔云有唱句:“云屏石天然生就,打儿洞能把子求,”云屏石、打儿洞都在南龛山上。山上人山人海,空旷处全是野餐场地。

正月十六登高,尤以南龛游人最多。


巴州志《风俗》篇“新正月九日群集望王山烧香,十六日妇女出游谓之走百病,谐南龛寺设大醮会,礼佛请佛。

巴州人每年正月十六均要出游,登上城周的南龛山、王望山、西龛山、白塔山。
多说登高山是为了“游百病”(驱走百病),据说这一天登南龛以后,一年之内可以无病无痛。民间则传唐代武则天次子章怀太子李贤贬来巴州,曾在南龛山劝农,正月十六这天,很多人都上山听劝说农事,故慢慢形成正月十六登高游山之习。

登高这天,很多人一家早备好食品、饮料、瓜果、糖食、早饭后,将食品等物背运上山,四处游乐,唱歌、跳舞,一派欢乐气氛。
登高游山的人多,折撅树枝对树木损害很大,故今严厉禁止折撅树枝。中午在山上野餐,野餐食品中,芝麻烤饼夹凉面是必有的。正月十六日登高游寺院走百病之俗在古代全国各地较流行,大都市无山者便群游城墙,摸城门上之乳钉,摸着者为有福。有人说是数百年前巴中文人学士及在庠生员,这天去南龛山摸印(到南龛印盒石去摸印石),象征将来或近期要高中、掌印、当官,后来慢慢形成了民俗。与巴中人登南龛游光福寺摸佛、摘柏枝插头上以免百病之俗语一样。

巴中很多年来,有农历正月十六登高的风俗,乃民间自然形成的不是节日的节日。



正月十六巴中人登高起于何因何时,无从考证。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