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客家上元祈福有两种形式,其一是组织民众到供奉有天官大帝的庙观祭祀,其二是将天官大帝塑像从庙观里“迎神”请到村中、围屋进行拜祭。东汉时,张陵创立天师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道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
围屋内外神旗招展,花灯高挂,喜气洋洋。《仪礼·觐礼》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
客家“祈福”也称“起福”。”不过,上古祭祀天、地、水都是帝王的权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
上元祈福就是天官祭祀的世俗化形式。传说天官、地官、水官均龙王女儿所生,道教徒是日务必进道观进行奉祀,建金箓、黄箓道场,以祈福消灾。”南北朝时天、地、水三官神与上、中、下三元神合二为一。天官即紫微大帝,与地官青灵大帝和水官旸谷大帝合称三官大帝,是天公玉皇大帝的从神。
客家人围屋祈福的场面同样隆重而热烈,先由族中长老宣读祭祀天官的祝文,然后敬酒、上香、参拜,放铳鸣炮。
正月十五是上元佳节,也是天官大帝的诞辰,民间及寺庙都在清晨举行盛大的仪式加以庆祝。每逢正月十五日,天官都要降落人间,校定人间罪福,故称“天官赐福”。上元祈福就是通过对天官加以盛大祭祀,以祈求里社太平、福星高照,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对于世世代代农耕稻作的客家人来说,国泰民安固然重要,但更直接关系到生计的还是五谷的丰歉,因此可以这么认为,传统客家的“上元祈福”实质就是“祈丰年”。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上元祈福是客家人新年第一次盛大的宗教性庆典活动,用隆重的“三献礼”祭拜仪式祭祀天官。”
天官全称“上元一品赐福天官”,隶属玉清境,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
客家正月十五民俗:上元祈福
出处/作者:客家阿哥(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