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节日 > 传统节日 > 潮汕春节这么过

潮汕春节这么过

潮汕对联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明朝潮州才子林大钦撰写的“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鞭炮,又叫“爆竹”、“炮仗”。辛亥革命后,将阳历一月一日定为新年,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今仍沿此节俗。历史上各个朝代对春节的不同叫法,名异而实同。

在潮汕的春联中,经常还看到单扇门儿上或谷簟、福龛上贴着斗大的一个“春”字。


由于历代大力提倡,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潮人过春节燃放鞭炮更为普遍,除少数人残存的“祛晦”的传统观念外,再无以往的迷信色彩,只成为人们除旧迎新、欢欣庆贺、预祝吉祥的感情表达。
狭义是特指正月初一,故府县志也谓之为元旦、元日;广义是指从正月初一延续到初四这段时间。潮人沿袭此俗,目的也在于驱除邪气,祈求新年身体安康、五谷丰登。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最热闹、最隆重、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
进而,人们便以此驱除鬼邪,企盼吉祥。其中较多的是反映出潮汕人勤劳上进、团结和睦的特点,像“和睦一家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勤生产五谷丰登,善治家六畜兴旺”等等。春节为一年之首,古代亦称为“元旦”、“元日”、”等。

在潮汕,春节这个节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竹节燃烧时发出爆裂声,此乃早期“爆竹”。

放鞭炮

潮俗正月初一大早,家家户户都要于门前或阳台祭拜神明,之后便要燃放鞭炮。


贴门神、春联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从各家各户所贴的春联看,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毫,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潮人所说的春节通常指的是广义的春节。一个地方的风俗是由其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因此潮汕地区有很多与中原地区相同或相异的民俗活动。古人用松枝和竹子做成火把,在庭中点燃用以照明。近几年来,由于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出于安全考虑,潮汕很多城市都禁止节日燃放爆竹,但乡间爆竹之声仍不绝于耳。“春”字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层巧借“春”与“存”潮音的相谐,表达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潮汕人对春联更是重视,买一副春联,往往要琢磨很久。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