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节日 > 传统节日 > 莆田中秋节习俗

莆田中秋节习俗

富裕人家,山珍海味,香飘四座;寻常人家,也有“加餐”,以饱口福,俗叫“做秋”。芋头烂熟,汤汁飘香,令人食指欲动!山区的群众常把芋头“群”(炖)烂、切碎,加入米粉一起炒,故有“芋‘群’米粉炒”的俗谚。莆田是著名的侨乡,在海外的亲人甚多,他们往往提前带着珍馐回乡“做秋”,向其父母和长辈请安,共同过着“月是故乡明”的团圆节日。有的人去白塘玩月,中秋夜“游白塘”,是涵江人得天独厚的赏心乐事,他们每每玩到“月到天心光上下”的午夜时,才漫步踏月回家。

一家人聚餐后,一轮圆月已挂上中天。

中秋节大家都要吃月饼、赏明月。
但无论盘菜多少道,其中炒兴化米粉和香芋是不可少的。国内人家已出嫁的女儿每于中秋节前送礼物给娘家父母“送秋”,体显出其尊亲、爱亲的传统美德。按照莆田民间的说法,栗子是民间传统的进补食品,诗人范成大赞曰:“紫烂山梨红皱枣,总输易栗十分甜。

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有宴席。
“送秋”的礼物,有的二色,有的四色。

莆田人在中秋佳节有“送秋”、“做秋”和赏月的传统民俗。
宋理学家朱熹在兴化讲学时,吃到炒兴化米粉,不禁拍案叫绝,说:“可口,美味无穷!”煮芋头时,把去皮的芋头在锅中稍蒸,然后把它切成块块,下锅油炒,再加入肉丝、香菇、栗子等佐料,加水炖20-30分钟。”栗子从壳的柄端切一刀,放入沸水锅中煮10分钟,捞起冷却,剥去壳膜,食之鲜甜不腻。有些地方有演出莆仙戏和演奏十音八乐的风俗。吃米粉意思就是吃到胡子白了,就是说吃了会高寿。如:月饼、白果(银杏)、板栗、香芋(槟榔芋)、猪“戈”(猪蹄)、花生油、米粉等,亲友之间也有互送月饼的。过去人们生活艰辛,吃芋头炒米粉表示“熬一熬”就到“头”,寄望来年时来运转。
家庭主妇对炒兴化米粉都有好工夫,色、味、香俱佳。但在莆田还保留着独特的中秋习俗,因此当地节日市场卖得最火的不一定是月饼。而莆田方言的“芋头”与“熬”谐音。在这“八月中秋月正圆”、“月是故乡明”的时光,大家在阳台上或庭院中,摆上月饼、白果、栗,边吃、边赏月。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