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节日 > 传统节日 > 福建平潭端午节习俗

福建平潭端午节习俗

初一到初五,煎面饼的时间自定,但做面饼的程序却不能省略,家庭主妇到各大市场寻找包面饼的食材。面粉加水,再根据面粉加入适量的淀粉,打上鸡蛋调均匀。因此,平潭人又称端午节为“五日节”,老一辈平潭人是把端午节当年来过的。但吃面饼和女婿在端午节这天给岳父家送礼,俗称“分节”的习俗,还保存和传承得很好。端午是从初一过到初五,初一开始人们在门边挂观音草辟邪,蒸包子,初五在家四周喷洒雄黄,给小孩点雄黄,吃面饼,家中被帐、冬季袍袄都要搬到户外或阳台晾晒,叫做“晒午时”。据说,平潭一年有“四年八节”,“四年”是: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五月端午,八月十五。摊面皮有三个要点,一是火不能太旺,二是油不能太多,三是翻皮时动作要快,否则面皮会糊在锅里。面皮煎好后,把准备好的食材洗净后,就可炒面饼的馅了。
平潭岛是祖国距台湾早近的海岛,直线距离68海里。
面和好后,是摊面皮。吃面饼时,包多少馅由自己定,这是海岛端午节的另类自助餐。这几句民谣印证了平潭端午节别致习俗。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平潭潭城港内,还常举行赛龙舟[¡]龙舟,是龙和舟的合体,最早是祭神祭河神祭水神用的,后来与端阳节结合在一起,实际上端阳节以前就有龙舟了…详情>活动,60年代后,竹屿口堵港,赛龙舟的风俗也随之消失。炒馅时海鲜不能与肉丁一起炒,因海鲜容易熟,猪肉相对来说费时稍长,包菜、绿豆芽炒后把水沥干,这样包面饼时才不会裂开。平潭属福州地区,习俗却不大相同。
“初一钉菖蒲,初二起糅垛,初三煎面饼,初四做节仔,初五晒午时,龙船赛起来”(起糅垛,也有地方作“浸糅箬”)。吃面饼时,配以清淡的淡菜或花蛤汤,一家人围坐一起,其乐融融。据说,早先平潭的端午节也有挂香袋的习俗,现在几乎难得一见。

端午节五天里,煎面饼成为家家户户的重头戏。


面饼的馅少不了海鲜,如海蛎、蛏、虾仁、蟹肉等,当然,猪肉、包菜、绿豆芽、笋干也是不可缺的,为了色彩好看,还可加入适量的胡萝卜丝。


随着时代的推移,一些古老的习俗慢慢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煎面饼的第一步是做面皮,面皮要做到皮薄细滑、入口好吃,和面是关键。
勺子舀面时,最好是一勺均匀地倒在锅里,根据面皮的蒸烤程度,先关火,再摊下一块。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