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节日 > 文化艺术节 > 雷甸枇杷文化节

雷甸枇杷文化节

沿袭至今,枇杷种植已成为雷甸老百姓的传统习惯,几乎每家每户都喜欢种上几株至几十株枇杷,形成一片片蓊蓊郁郁的枇杷林。

雷甸属杭嘉湖中部平原水网地区,境内河道交错,河港与水漾相连,如同长藤结瓜。


早在唐武德年间,杨墩枇杷就成为“贡品”,已有1400年的历史。
全镇枇杷的种植面积2000多亩,可采摘面积1400亩,产量500吨。2005年以来,雷甸镇已先后成功举办了4次枇杷节活动。

雷甸枇杷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雷甸枇杷果肉柔软多汁,风味极佳,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因而久负盛名,其中又以杨墩枇杷最为出名,故民间素有“天下枇杷数塘栖,塘栖枇杷产杨墩”的说法。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淮山侧畔楚江泪,五月枇杷正满林”的佳句,就是描绘了当时种植枇杷的盛景。历代以来,人工堆叠挑土,修成面积不等的“圩头”,高出农田一两米,多的达三米以上,常成狭长条,环绕在河浜边、低荡田与湖荡周围。据《本草纲目》称:“塘栖产要枇把,胜于他处,白为上,黄次之”。

雷甸镇位于德清县中南部,09省道贯穿而过,古运河横贯全境,与余杭区塘栖镇接壤,是德清接轨杭州的桥头堡,曾多次进入全国千强乡镇行列,先后获得省级生态镇、省级教育强镇和市级文明城镇、卫生城镇、平安乡镇等荣誉称号。
这种小高地,土壤疏松肥沃,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和透气性,加上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形成了枇杷发育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俗话说:“天下枇杷数塘栖,塘栖枇杷出杨墩”,杨墩枇杷历史悠久。发展枇杷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积极作用。通过该项活动的举办,充分展示雷甸的魅力,进一步扩大杨墩枇杷的影响力,带动雷甸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雷甸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枇杷是雷甸的名优农产品,雷甸枇杷起于隋而盛于唐,已有1400年的历史,在唐武德年间就成为“贡品”。
《德清县志》记载“枇杷有红白两种,南乡中初鸣、上初鸣等处盛植之,白优胜”。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