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丧葬习俗
尼泊尔火葬
尼泊尔人举国信奉印度教,跟印度人一样,他们死后绝大部分都会选择在圣河岸边举行露天火葬,他们觉得这是通往天堂最完美、最快捷的路径。所以,尼泊尔的每座城市都有火葬台,而且每座火葬台旁都有一条河流,不管径流大小,最终都要汇入印度的圣河—恒河。烧完尸身要用大半天时间,第二天再由工人清洗台阶,将没烧完的部分全部扫进河里,任凭乌鸦啄食。这可忙坏了许许多多的猴子和乌鸦,它们争着在河里抢食吃。据说在这河里沐浴,可消灾解厄,得到神灵的护佑。
加德满都的东庙是一座印度教庙宇,当地人称为bashupatinath。河水的肮脏程度可想而知,但这里的人们似乎并不在意。烟雾弥漫着整座庙宇,飘荡着一股股死尸气味,这就是尼泊尔全国的丧葬习俗—火葬。每逢有人死去,家属便将死者的尸体送到庙里,交上资金,请专司婆罗门超度。施主或坐或拜,还一面将食物洒往河里。一条河流从庙宇正中穿过,庙宇建筑分布在河的两岸,岸边用石头砌筑了一个个圆台。只见地面设坛场,摆设花米、水果、铃杵、曼旦,僧侣跏趺而坐,双手结印,口中念念有词,这场景类似汉地佛教的放焰口。这里既是祭祀、供奉的宗教场所,同时也是一个火葬场。据说这是整个印度教最大的庙宇,是印度教各派的祖道场。而紧靠烧尸台的岸上,有婆罗门在为施主消灾祈福。加德满都最著名的火葬台就在帕苏帕提纳神庙旁的巴格马蒂河岸边,这是尼泊尔最大的火葬场,就连皇室成员逝世后也是从这里走向天堂,当化为灰烬的粉尘被撒入河中时,逝者的灵魂终于被洗刷得圣洁如初,这圣洁程度足以荡涤印度教徒躯体和灵魂上的污垢与罪孽,包括那些生前丑陋和肮脏的一切。超度后,工人们将木柴架在台上,死者全身缠上白布,只留嘴巴以便从口里灌入燃油,再盖上一块类似袈裟的黄布,放在柴火上,由死者的至亲点火燃烧。同一条河里,紧靠烧尸台的下游,赤裸身体的男女老少在河中沐浴。圆台约2.5平米见方,供火葬用。
在这里,火葬区域是按死者的身份划分的:上游供王室专用,中间由官员和婆罗门占用,下游则是庶民火化区,但不允许首陀罗进入寺院火化。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