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与玻利维亚接壤,东邻巴西,西、南同阿根廷交界。1993年5月9日,红党总统候选人瓦斯莫西(juancarloswasmosymonti,1938~ ,1993~1998在任总统)当选第一位民选文职总统。1525年,由葡萄牙人阿雷荷?加西亚(alejogarcia,?~1525)发现。麦士蒂索人(印欧混血儿,主要是西班牙人和当地瓜拉尼族人混合而生的后裔)约占总人口的95%,其余为印第安人和白人。1840年,洛佩斯(carlosantoniolopezynsfran,1790~1862)继任后,始采较开放之政策,从事农工商业各项建设。8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截至2005年7月,人口为634.79万。
国名“巴拉圭”(paraguay)源自境内的巴拉圭河,“巴拉圭”一词在古瓜拉尼语中意为“大水”。1537年,西班牙人在巴拉圭河与皮科马约河汇合处建立第一个殖民点亚松森(asuncion)。1932年至1935年,在大厦谷战争中,战胜玻利维亚,取得大片格兰查科地区。1865年,为巩固和扩大独立后的地盘,进攻当时巴西的西南地区,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三国联军对巴宣战,经五年战争,巴拉圭军战败,割地赔款,疆域缩小近一半,失去出海口成为内陆国家。
巴拉圭全称巴拉圭共和国(英语:therepublicofparaguay,西班牙语:repúblicadelparaguay,瓜拉尼语:tet?paraguái)。
巴拉圭的人名最多的是来自基督教圣徒和其他历史名人的名字,如小说家奥古斯托?罗亚?巴斯托斯(英语:augustoroabastos,西班牙语:augustoroabastos,1917~2005)的名字“奥古斯托”(augusto/augusto)源自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奥古斯都(英语:gaiusjuliuscaesaraugustus,西班牙语:gaiusjuliuscaesaraugustus)的名字“奥古斯都”(augustus/augustus);也有很多描摹个人外貌和性格的词汇也常常是取名字的来源,如剧作家和演员内斯特?萨尔瓦多?阿马里拉?阿科斯塔(英语:nestorsalvadoramarillaacosta,西班牙语:néstorsalvadoramarillaacosta,1980~ )的名字“内斯特”(nestor/néstor)意为“明智的”;还有一些人名是来自地名或地理名词,如新闻记者和大学教授阿德里亚诺?伊腊拉(英语:adrianoirala,西班牙语:adrianoirala,1894~1933)的名字“阿德里亚诺”(adriano/adriano)意为“来自意大利城市阿德里亚(hadria/hadria)”,等等。西班牙语和瓜拉尼语为官方语言,瓜拉尼语为民族语言。1936年,巴玻战争之统帅埃斯蒂加里维亚(josefelixestigarribiainsaurralde,1888~1940,1939~1940在任总统)出任总统。西半部是恰可地区(chaco),面积约247,000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61%,这个区域是大片草原,与邻国阿根廷、巴西、玻利维亚的草原地区构成格兰查科(granochaco)大草原。1940年8月,重颁宪法,分区治理。南美洲中部的内陆国家。1811年5月14日,宣布独立,罗德里格斯(josegasparrodriguezdefranciayvelasco,1766~1840)开始实行独裁统治。东半部则以起伏的地形著称,在一些河川下游区域多沼泽地及肥沃土地,并提供林业、农业与牛只养殖业的优良环境。位于东南部的佩罗峰(cerroperó)海拔842米,是全国的最高点。
原为印地安人瓜拉尼族(guarani)定居之地。国土面积40.68万平方公里。巴拉圭河全长2550公里是全国最长的河流,也是南美洲的第五大河。1776年,并入拉普拉塔总督区。此后,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巴拉圭河(paraguayriver)全长2550公里,从北到南贯通国土中央,将该国分为东西两部份。16世纪末,划归秘鲁总督管辖。
巴拉圭人名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