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外国风俗 > 国外风俗 > 阿尔巴尼亚人名

阿尔巴尼亚人名

1946年1月11日,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976年,修改宪法,改称为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24年,成立资产阶级政府。1925年,成立共和国。1190年建立独立的封建制公国,1415年遭土耳其入侵,被土耳其统治近500年。到18世纪,在阿尔巴尼亚人聚居区周围逐渐形成了两个民族群体,并形成不同的书面语言,居住在什昆河南部的托斯卡人主要从事农业,由于地理和交通条件较好,所以经济文化较为发达。

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是伊里利亚人,公元前二千年以前就已经在该地生活。公元前2世纪,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截至2005年7月,人口为356.31万。其中阿尔巴尼亚族约占总人口的98%,希腊族2%,其余有马其顿族、黑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族等。
阿尔巴尼亚的全称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英语:therepublicofalbania,阿尔巴尼亚语:republikaeshqip?ris?)。国土面积为2.87万平方公里。
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西岸。北接南斯拉夫,东北与马其顿相连,东南邻希腊,西濒亚得里亚海和伊奥尼亚海,隔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相望。19世纪下半叶,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解放运动日渐高涨。1912年11月28日,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阿尔巴尼亚在奥匈帝国的扶植下宣布独立。1928年,改行君主制,索格(zogu,1928~1939)为国王。1939年4月,意大利入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奥匈、意、法等国军队占领。1920年,再次宣告独立。
1943年,德国法西斯侵入。1944年11月29日,在恩维尔·霍查(enverhoxha,1908~1985)为首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领导下,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胜利。1991年4月,通过宪法修正案,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人姓名一般由本人名和姓氏两部分组成,名在前,姓在后,如诗人西雷·莫斯(英语:hilemosi,阿尔巴尼亚语:hil?mosi,1885~1933);也有人在本人名和姓氏之间加入父名,如教师贝贝·杜德·卡布纳拉(英语:babedudkarbunara,阿尔巴尼亚:bab?dud?karbunara,1842~1917);还有一些人使用先辈的名字,并在前辈的名字后面加上“普拉库”(plaku,意为“年老的”),而在小辈的名字后面加上“伊柳”(iriu,意为“年少的”),如诗人小加夫里尔·达拉(英语:gavrilndredara,阿尔巴尼亚语:gavrildarairiu,1826~1885)与其父亲同名同姓,所以其名字后面有“翻译”(iriu)。
海岸线长472公里。山地和丘陵占全国面积的3/4,西部沿海为平原。公元4世纪末前后,被东罗马帝国和斯拉夫人占领。公元9世纪以后,分别受到拜占庭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塞尔维亚王国和威尼斯共和国的统治。约有70%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20%信奉希腊东正教、10%信奉罗马天主教。阿尔巴尼亚语为官方语言。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