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近代汉语中是店中伙计对经理的称谓,后来别人也跟着称呼,便成了经理的专称,但解放后此称几乎为“经理”或者“老板”所取代,年轻人都不讲了。但在中国大陆原乡,则多以之称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年青人,也重叠而为形容词“阿舍阿舍”,或者称此类人为“阿舍坯阿舍坯”。
时下重经济,有钱就任性,所以对人动辄尊称“老板”。《醒世恒言。但有时形容人摆谱,装出一副老板相来,说“伊张到dion2dion2”,即是这个“家长”的“长”。钱秀才错占凤凰俦》:“等待明天,便唤家童小乙来,跟随友大舍往山上说来。
官家或富贵人家的子弟,潮汕话旧时尊称为“阿舍”,在东南亚潮人中仍保留此称,如泰国的“午楼舍(郑午楼)”、“慧如舍(谢慧如)”等等。”元。”这个“头家”指的就是设摊赌博的人,潮汕话的叫法,当是此称的引申发展。关汉卿《救风尘》一:“自家郑州人氏,周同知的孩儿周舍是也。
“家长”一词,明清时多用以指东家,多是仆人、伙计对东家、老板的称呼,仍有“一家之长”的意思。”潮汕话以“家长”指经理的义项,可能就是从指东家一义引申出来的。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只见家里小厮叫做秀童,吃得半醉,从外走来,见了家长,倒退几步。元。
“头家”之称,近代汉语便有,如《红楼梦》第十二回:“写一个赌钱输了外人的账目,借头家银若干便罢。”又《施润泽滩阙遇友》:“工人知是家长所为,谁敢再言。”
又“长”,《广韵》养韵字,阳、漾、养韵字潮音文读为[iang],白读为[ion],知母字潮汕话文读为[z],白读为[d],故“家长”的“长”字潮音文读为[ziang2],白读为[dion2],且文白别义,文读指一家之长,如“学生家长”;白读指行铺经理,如“米铺个家长”等等。武汉臣《玉壶春》二:“近日有个客人,姓甚,唤做甚舍。”《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九:“懒龙掣住其衣,问道:"你不是某舍么?"”《醒世恒言。”《警世通言。潮汕话则称老板、财主为“头家”,犹粤方言之“事头”;老板娘称“头家奶”,犹粤方言之“事头婆”。“家长”指行铺经理一词,今已几乎失传。张孝基陈留认舅》:“众家人听得家长声唤,都走拢来看时,过迁已自去得好远。
行铺的经理,潮汕话过去称为“家长”,“长”音[dion2](帐2),不读[ziang2](奖2)。如说:“个物阿舍坯阿舍坯,力食惰作好踢跎(那家伙是个公子哥儿坯子,好吃懒做喜欢游玩)。”
“舍”原是官名“舍人”的简称,后官称贬值,遂以之称官家子弟,犹言少爷、公子。
头家·家长·阿舍
出处/作者: 林伦伦(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