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说法久而成为流传于潮汕民间且使用率很高并一直沿用至今的一条潮汕俗语。
由于韩愈治潮只有八个月,但在短短的时间里却为潮汕人民办了大量的好事,以致其改任袁州刺史之后, “潮人思之至””,以至“其后潮人立庙以祀”即建立专祠,干脆把韩愈当做神明敬奉起来,潮人凡“饮食必祭,水旱灾疫有求必祷焉。”无不发出“阔过韩祠”的感慨。
”考潮汕韩庙之立,始于北宋咸平二年(999),时陈尧佐“通判潮州,修孔子庙,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
但因该祠建在刺史公堂的后面,百姓祭祀出入不便,遂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由时任刺史王涤把韩祠迁建于州城之南七里,改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时任知州丁允元又把韩庙迁至笔架山麓,是为今址。人们凭吊韩祠, “见其口制崇广,轮奂设象,既新且伟,凡百布置,罔有弗良,为之目眩。
这样,经过历代不断地维修、扩建,韩祠的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一座宽18.7米、深31.8米,共分为前后两进,结构轩敞的祠堂。
潮谚“阔过韩祠”
出处/作者:蔡金河(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