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传统文化 > 贵州郎德上寨

贵州郎德上寨

从寨脚公路开始,到寨头的进寨门楼,设迎客拦路酒卡,多达12道。每道酒卡,在路中间放一张方桌,两边站着几个身着盛装的苗族男女青年,提壶端杯,向客人敬酒,每道两土碗,表示福寿双全。有五条花街路通向寨中。

欢迎仪式还有燃铁炮、放鞭炮、奏莽筒、唱酒歌等。


郎德上寨系苗语“能兑昂纠”的意译,“能兑”即欧兑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纠”即上寨,郎德上寨因属郎德地片上方,故名。
寨中有两个铜鼓、芦笙场。场子模仿古代铜鼓面太阳纹的图案,以青褐色鹅卵石和料石铺砌成十二道光芒,朝着十二个方向伸展。跨溪有风雨木桥,沿溪有石磨碾房,水中群鸭嬉戏,两岸水车成行。最后一道酒卡是进寨门楼,土碗换成了大牛角。主人虽然好客,但绝不会强人所难。寨子对面有养流坡,坡腰有8亩许平地和一长150米的赛马跑道。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
不过不善饮酒的客人也不必担心,只要你双手背在身后,弯腰用唇轻触酒杯即离,并有礼貌他说一声“兜社莫”(苗语“谢谢你”)就可以“过关”了。寨中道路、院坝及各户门庭,都用鹅卵石或青石镶砌铺就。

寨上,吊脚木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之后,妇女们身穿绣衣条裙,头戴银角冠,男子们则长袍马褂,全村尽出,把客人引至寨中心芦签场。

村寨布局

郎德上寨四面群山环绕,村前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流入美丽的丹江。
如此一路想满饮进寨者,非“海量”莫能。东、西、北面置有木柱瓦顶护寨门楼,简称“寨门”。歌舞之后,可信步走入普通苗家,那“吱呀”的纺车,“嚓嚓”的布机,讲述着大山中宁静的生活,热情的村民定会邀你在吃新节或过苗年时再来,那是他们最隆重的节日。铜鼓、芦笙场的两头,用鹅卵石、水泥镶嵌成两匹飞奔的骏马。

民风民俗

贵客进郎德上寨得按苗家礼俗喝拦路酒。
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为“长裙苗”。场上铜鼓高悬,青年乡民在这里为客人献上传统的苗族歌舞:芦笙舞、板凳舞、木鼓舞,铜鼓舞……最后,全村男女老少络绎上场,围成若干个同心圆,随着铜鼓点子款款绕场起舞,客人们也被邀入场内,使狂欢活动达到高潮。
郎德上寨民居依山而筑,为木质结构吊脚楼。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