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传统文化 > 四川简阳“天府雄州”的由来

四川简阳“天府雄州”的由来



“州”在我国是一级行政建制。


“天府雄州”是如何来的呢?

据历代《简州志》和《简阳县志》考证:今天的简阳市政府街市图书馆办公大楼,是五百年前明代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修建的简州衙署所在地。
在鼓楼上有宋人旧题“天府雄州”四字。

据此可知,“天府雄州”是宋代人对当时简州的称谓。
早在唐玄宗的时候,全国就将所有的州分为七等:“辅、雄、望、紧、上、中、下”。宋代更是出了有名的“简州四状元”和刘氏家族“登第者七世有九人”。至宋徽宗崇宁(公元1102-1106年)年间简州户籍达到41888户,95619人。
在此之前,牛鞞、阳安、简县县治都在绛溪河北岸今好吃一条街至人民公园到海上花园之间。简州自西汉设置牛鞞县两千多年,自蜀汉昭德将军简雍镇守牛鞞以来,自汉而降,代有家传。明代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绛溪河上建成第一座桥梁“济川桥”(即今北门桥),明正德八年升县为州,简州治所迁移到绛溪河南岸办公,即今政府街市图书馆所在地。

那么,宋人旧题“雄州”与当时州建制中的“雄州”有无区别呢?据记载,753年简阳的户籍才达到23066户,人口143190人。
人以地名,地以人名。最多也就是个“上州”。

今天,宋代在简州州署衙门上题写“天府雄州”四字匾额的人和匾额已不可考,但从县志记载上可以断定,把简州称为“天府雄州”这个说法,距今至少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


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45《简州·诗》对简州评价较高:“入蜀最宜游简郡,寻山须是访刘家。
据1927年《简阳县志·卷一·公署》记载,简州公署因吴三桂之变被毁,1685年,清朝平定吴三桂后,当时的简州知州邓奇琰捐俸修盖州署,建成州署大堂一座、二堂一座、鼓楼一座。连四万户“上州”的要求都不够,就更别说“雄州”了。”可见当时简州在蜀地乃至全国的知名度有多高。唐代简州是服南诏、摧吐蕃的根据地,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融合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有高僧大德宏扬佛学,天文学家给风定级,名播中外。
时人说起简阳,都津津乐道“天府雄州”,有的还去掉“天府”两字而直称“雄州”,将“雄州”与“简阳”等称“雄州简阳”,究竟“雄州”的意思是什么呢,细问下去,却知者寥寥。
但是,因为简州与成都府治下的众多州相比,地理位置重要,交通运输发达,物产丰富,经济繁荣,应该是“天府之国”的“雄州”了。但是,她仅仅是“天府”的“雄州”,而不是唐宋国家机关认可的“雄州”,从唐宋六个雄州:陕州(三门峡)、怀州(焦作)、郑州、汴州(开封)、魏州(河北道道治邯郸)、绛州(运城)的名录看,是没有简州的。
出处/作者:蒋向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